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下壹個元宵節是什麽節日?有哪些習俗?

下壹個元宵節是什麽節日?有哪些習俗?

下元節、上元節、中元節合稱為“三元節”

正月十五,中國叫上元節,慶祝元宵,自古就有。7月15日,中國稱中秋節為祭祀祖先的節日。10月15日,中國稱下元節為祭祖節。

說起下元節的習俗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既然有上元節和中元節,自然就有夏媛節。每年農歷十月十五是下元節。其實下元節是祭祀水官的日子,也叫“下元日”、“下元”。

下元節的起源與道教有關。道教官員有三種,即天官、地方官、水官和天佑民。當地官員寬恕罪過,水利官員解除厄立特裏亞。下元節、清明節和7月15日的中元節合稱為三鬼節,與祭祀鬼神有關。下面介紹下元宵節的習俗。

首先,為神靈祈禱

這壹天,人們壹般有兩大活動:齋戒和祭祖,都是為了祈求神靈。在福建莆田,下元之夜,家家戶戶都要祭天頭水神,祈求莊稼在幹旱的冬天得到滋潤,莊稼平安過冬。祭祀時,我們擺上素菜,在田埂上壹根壹根地熏香,以示虔誠。

在禹的生日那天,全國各地的禹廟等禹紀念地經常舉行祭祀活動。同時還會進行“水色”等戶外活動。水,與“水官”有關,顏色豐富,色彩斑斕。通常是壹艘漂浮的船,在河中遊弋。水彩由此得名。下壹個元宵節是在晚上,村民們會向土地神供奉魚、雞、豬肉等食物。新中國成立後,這壹活動已基本停止。

第二,先享受祖先崇拜

下壹個元宵節也是壹年中最後壹個中秋節。月圓的時候,人們會有最重要的祭祖活動。清明節以家庭為單位祭祖,中秋節以家庭為單位祭祖,而下元節往往以民族為單位祭祖。在這壹天,中華民族應該祭奠那些最值得敬仰的先人。很多地方的祭奠場面宏大、莊嚴、神聖,壹看就會留下難忘的回憶。

還有在下元節燒“金銀包”祭祖、祭奠死者等活動。民間把紅綠紙折成仙服,把錫紙折成銀錠,裝在白色紙袋裏。正面寫著“小心說出壹個字母,會有壹件彩衣贈送給某人接受”,背面寫著“子孫拜”的書,也就是俗稱的“金銀袋”,拜完就焚化了。此外,還有其他常見的祭祖活動。

第三,吃時令食物

比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下元節也有自己的飲食習俗。“下元節”恰逢農村的收獲季節。莆仙有些人做豆腐,油炸。他們還用新五谷磨成的糯米粉做煎餅,用餡料包裹素菜,煎成“影餅”、“蔥油餅”或美味的油炸食品餃子,然後作為供品放在門外“齋戒”。

今天,我特別推薦下元節的時令食品——馬富寶子。麻包象征著送寒衣的擔子。下壹個元宵節那天,各家再忙,也要抽時間去腐。制作麻腐的方法是將麻籽磨碎,加水攪拌成糊狀,用蘆葦過濾去皮,加入黃米熬成稠糊狀,得麻腐。蒸麻爛饅頭或以蘿蔔、土豆、葫蘆為餡的餃子,這種素饅頭有壹種油軟的天然味道。

第四,齋戒設置。

下元節也是道教齋戒法規定的齋戒日期之壹。道教認為壹切依靠神力的事物,如祈福、設災、拔苦、道歉、求仙、延年益壽、超度亡魂等。,應該是借的。這壹天,道觀作為道場,救濟百姓的困難。人們去道觀祭拜,在道觀裏,他們祭拜夏媛水官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