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通過對改革開放前後,農民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和交通通訊三個方面的簡單對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簡要地談壹下我的切身感受.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壹是“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前,農民壹般是穿手工制作的布鞋、手工縫制的衣服.那個時候,男青年找對象時的壹個基本條件,就是要求女方要“會納鞋底、會做衣服”.除了逢年過節、出席婚禮之類的重要場合,有新衣服都舍不得穿.在那個時期,單從穿著打扮上,妳就可以很直觀地分辨出,哪是城裏人,哪是農村人.
以我家為例,我們家總***六口人,四個孩子,我排行老二.不怕大家笑話,70年代的時候,我們壹家人壹年到頭攢不下四五尺布票,父母買了布,請裁縫做壹件衣服,我哥穿兩年交給我,我穿兩年再交給我弟,所以,我弟弟小時候基本上沒有穿過不打補丁的衣服.
到了九十年代初,農民的衣著打扮已經是發生了很大改變,由“追求穿暖”逐步向“追求穿好”方面轉變.條件好壹些的農村,青年人在講究款式、追求時尚方面,絲毫也不亞於城裏人.從這個時期開始,單從穿著打扮上,就看不出城鄉差別來了.
“民以食為天”.七十年代之前,農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填飽肚子.那時候,蒼山縣農村口糧是,人均每年不到50斤小麥、三、四百斤玉米和地瓜幹.對於壹般的農民家庭來講,壹年下來,半數以上時間是以“地瓜煎餅”為主食,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白面饅頭.所以啊,現在的年輕人都說烤地瓜好吃、煮玉米棒子好吃,可是無論多麽香,多麽甜,我都不感興趣.為什麽呀?小的時候實在是吃傷了、吃厭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民逐漸解決了填飽肚子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吃得飽,還越來越講究吃得有營養、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富不富,看房子”.農民在解決溫飽之後,就開始逐步改善居住條件.農民的居住要求,從“冬天不透風,夏天不漏雨”向講究居住的舒適性方面轉變.歸納起來,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住房條件發生了兩個顯著變化.壹個是房子的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六、七十年代的農村,90%以上的農民住的是土坯房.改革開放後的八、九十年代,農民的房子逐步換成了磚瓦房.近幾年,結合村莊改造統壹規劃,新建的住房壹般是磚混結構、外墻貼上瓷磚,內部還進行了簡單裝修.二是居住的地點逐步向小城鎮集中,壹些通過經商、辦企業富裕起來的農民,搬遷到縣城居住.最近十年,離土不離鄉,到縣城居住、做生意的農村人口增加了近10萬人.
“要致富,先修路”.我老家所在的鄉鎮***有20多個村,直到八十年代末期,還沒有壹條柏油公路,近壹半的村莊不通汽車,鄉與村之間多是三、四米寬的小土路,“晴天壹身土,雨天壹身泥”.後來,陸續修通了鄉村簡易公路.2000年以後,縣裏重新規劃了鄉村公路網,對鄉村公路進行了硬化,逐步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車.在交通工具方面,過去,農村的主要運輸工具是自行車、地板車,現在全縣農戶的摩托車擁有率已達60%,8%的農戶購買了小汽車.以我老家所在的村為例,200多戶人家,壹半左右的家庭購買了摩托車,40多戶購買了“時風”、“巨力”等牌子的農用運輸車.
二是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變化.精神文化生活是否豐富,是體現農民生活水平的壹個重要標誌.改革開放前,農村精神生活極度匱乏,截止1978年底,全縣沒有壹臺電視機,每個村平均壹個多月左右才能看上壹場露天電影.小人書、連環畫等,不僅孩子們看得愛不釋手,大人們讀起來也是津津有味.
現在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謂豐富多彩.目前,蒼山縣農村彩電擁有率已經達到95%,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鄉鎮駐地和壹些較大的中心村有網吧,6%左右的農戶家裏有電腦.看電視、上互聯網成為農民最重要的休閑方式和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關心致富信息、技術信息外,他們越來越關心黨的農村政策和國內外大事.總得看,80後的青年農民普遍愛看書、愛學習.我在壹位農民家裏看到壹本2006年的《農業知識》合訂本,書都快翻爛了,還在那兒擺著.壹位村支書這樣對我說:這些年來國家在農業上花的錢確實不少,希望在農業科普讀物出版方面,也給予適當的補貼,把書價降下來.
三是農村通訊設施方面的快速發展.如果說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只是“量”的積累,那麽,農村通訊設施的發展則是“質”的飛躍,是革命性的.
八十年代之前,不論城市農村,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靠書信,有急事的話,就打電報.我想,在坐的四十歲以上的人,可能都有過“字斟句酌”起草電報稿的經歷.為此,電報稿還壹度成為上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期間特有的壹種應用文體.
現在,隨著信息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傳統的電報和信件已被電話所取代,截止2007年底,蒼山縣農村的固定電話普及率已經達到了87%,手機的普及率達到近60%,不誇張地說,在農村,在18至50歲的這個群體中,手機就象七八十代的手電筒和半導體收音機壹樣,已經成為人人必備的家用小電器.
總之,從我對蒼山縣農村調查走訪的情況看,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普遍感到滿意;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上升走勢普遍充滿信心.
通過這次調查,在深受教育的同時,我也堅定了這樣壹個信念,那就是:只要我們黨始終堅持走改革開放的路子不動搖,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那麽,黨的 *** 為我們描繪的新農村建設宏偉藍圖就壹定會實現,農民的生活壹定會更加富裕,農村的明天也壹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