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藤,名中醫。
別名:絡石、雲華、石松、絡石、爬山虎、絡石、藤條、軟筋藤。
英文名TrachlospermiCaulisEtFolium。
絡石藤的幹燥藤莖。)Lem。夾竹桃科的。
植物形態常綠木質藤本,長達10米,具乳。莖棕色,多分枝,嫩枝具柔毛。葉對生,短柄,幼時灰褐色,後脫落。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2-10厘米,寬1-4.5厘米,先端短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被細毛。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白色,茶托狀,花萼小,5深裂,花筒外被微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向後卷,5深裂,右側輪生排列。花冠外和喉也有毛,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中部,花藥頂端不突出於花冠喉外。花盤為5深裂的環狀,與子房、心皮2和大多數胚珠等長。_ _果實長圓形,長約15 mm,幾乎水平展開。種子線形,扁平,棕色,頂部有種子毛。花期從4月到5月。果實成熟期為10個月。
分布生於山野荒地,常攀附在巖石、墻壁或其他植物上。除新疆、青海、西藏、東北外,其他省區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冬季至次年春季采收,去雜,曬幹。
藥材特征:莖呈圓柱形,彎曲,長短不壹,直徑1 ~ 5mm;表面紅棕色,具點狀皮孔和不定根;堅硬,橫截面黃白色,通常中空。葉對生,具短莖;展平後的葉片呈卵圓形或卵圓形披針形,長1 ~ 8厘米,寬0.7 ~ 3.5厘米。全緣,輕微卷曲,上表面深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蒼白如革。氣微,味苦。
性味苦中帶苦,微寒。心經、肝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通絡,涼血消腫。屬於祛風除濕、強筋骨藥物。
臨床用量6 ~ 12g,可煎服,也可丸服或散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料或搗碎鮮品敷於傷口。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痛、肌腱攣縮、腰膝疼痛、喉炎和跌打損傷。
藥理研究有抗菌、抗痛風作用,還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加速呼吸,大劑量引起呼吸衰竭,對心臟作用微弱,對離體腸和子宮有抑制作用。
藤莖的化學成分包括牛蒡子苷元、絡石苷、去甲絡石苷、松果菊苷、橡膠肌醇、牛蒡子苷元、松果菊苷、絡石苷和去甲絡石苷。莖和葉含有生物堿。全草含有β-香葉醇、β-香葉醇乙酸酯、羽扇豆醇、羽扇豆醇乙酸酯、羽扇豆醇不飽和脂肪酸酯、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
陽虛怕冷者禁用,大便溏薄者禁用。
配伍處方
①坐骨神經痛的治療:絡石60-90g。用水煎服。(廣西本草文選)
②治療關節炎:絡石30g,五加皮30g,牛膝15g。水煎,白酒引。(江西草藥)
③治療喉炎、嗆咳、突然氣短:金錢草60克,切塊,水壹升半,煮壹大杯,去掉我,小心吃。(近效處方)
④治咳喘:絡石藤莖葉15g。用水煎服。(湖南藥理學)
⑤治瀉:絡石60克,紅棗10,水煎。(青島中草藥手冊)
中醫講究
(1)有些中藥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中的烏頭堿,小劑量有治療作用,大劑量或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
(2)有些中藥不含毒性成分,但過量使用也會引起中毒。例如,過量使用肉桂會引起血尿。
(3)辨證用藥不當,如給肝陽上亢患者服用細辛、肉桂,無異於火上澆油。
(4)中藥品種不當。比如桑寄生是無毒的,但是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
(5)有些藥材未經加工或加工不當。比如炮制的半夏沒有毒性,生半夏有毒。
(6)中藥煎劑不正確。中醫認為煎煮時間不夠,引起毒性反應。
(7)誤服中藥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用香加皮作五加皮,會出現洋地黃樣中毒。
(八)受汙染或者變質的中藥。
(9)用藥不當,如肌肉註射用中藥註射劑被用於靜脈註射。
(10)藥物使用時間過長,如果夾竹桃中含有強心苷,長期使用會發生洋地黃樣蓄積中毒。
(11)有些中藥相互之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如果配伍不當會引起不良反應。例如,藜蘆不應與人參等滋補藥物壹起使用。
(12)中西藥之間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烏梅等,與磺胺合用可引起血尿。
(13)性別、年齡、體質的差異會影響中藥的療效。例如,婦女在哺乳期對許多藥物敏感。
(14)中藥註射劑質量差,含有有害物質、雜質和植物蛋白。
(15)白酒、酒精、醋等外用輔料使用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