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特產出現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有人說是“吃貨專業”,並以雲南師範大學土豆學院為例,感覺自己生不逢時或者填報誌願時視野狹窄。這大概有點樂觀了。即使龍蝦很好吃,妳還是忍不住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更何況,學習和掌握如何充分利用小龍蝦,絕對不只是試用,否則交的學費都不夠買龍蝦。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妳對壹件事感興趣,並且能把它變成自己的事業,那絕對是壹件很幸福的事情。
專註小龍蝦沒問題,但是專業能不能設當然是見仁見智了。報道稱,這個專業是針對就業的。壹入學就簽了“三方協議”,壹畢業就投身於“千師千店”工程。我查了壹下“千店計劃”是什麽意思。從字面上看,未來潛江將培養10000名水產養殖者,10000名蝦廚,開上千家潛江龍蝦兄弟加盟店,讓潛江有實力爭創世界蝦城第壹,打造國際龍蝦城。總之,這個專業應該是發展地方經濟的助推器。
有意思的是,之前當地有個龍蝦職業學院,似乎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或者說,這個大學新成立的小龍蝦專業想在培訓市場分壹杯羹。不知道學校成立前是否經過評估,但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高校逐漸以就業率來衡量辦學成效,這使得壹些專業設置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小龍蝦專業有幾個問題——壹旦有足夠的龍蝦養殖者和廚師,或者龍蝦市場沒那麽大,這個專業該怎麽辦?如果當地經濟發生變化,發展其他行業,這個專業何去何從?
不奇怪,不得不說是開放的,也是封閉的。反正就業是唯壹的風向標。近幾年我們看到,家政、電競、殯葬甚至網絡主播已經成為高校新興的專業方向。比如2017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了“網絡主播方向”,雖然主播市場依然火爆,但是要成為網絡主播需要上大學嗎?我們經常看到壹些網絡主播走紅。才華方面,無論是走鋼絲還是吞煤球,都與播音主持藝術無關。從技術上來說,能用手機連上W?I-Fi就夠了。
有人說,高校不僅要教給學生壹些技術知識,還要幫助他們形成穩定的價值觀。讓我想想,這個要求有點高。以小龍蝦特產為例。如果學生在校期間能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真正掌握養殖和烹飪技術,畢業後真正進入相應行業,那就相當不錯了。
當然,以後可能還有“雞鴨鵝特產”,火鍋特產,肉夾饃特產,這是我們壹個大國應有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