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是誰?為什麽叫公子?都有哪些人生經歷?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壹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時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信陵君名魏無忌(?~前243),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的異母弟。魏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縣),號信陵君。生年不詳,死於安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記·魏公子列傳》載:公子對於士,不論賢不肖,都很謙虛,以禮相待,不敢以富貴而傲人。因此方圓幾千裏的士都來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壹次,公子正與魏王下棋,得到趙兵將寇北境而舉烽火的警報。魏王立即停博,欲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公子攔阻說:“是趙王出來打獵,不是入寇。”說完,又不失常態地與魏王博。魏王卻驚恐不安,已無心再博。不久,又從北方傳來消息說,趙王在打獵,不是入侵。魏王大為驚訝地問:“妳怎麽知道趙王是出來打獵的?”公子說:“我的門客有能探聽到趙王隱秘的人,趙王的活動總是向我報告,所以我能知道。” 尊禮侯生 魏國有個隱居的人,叫侯嬴,已經七十歲,因家貧,為大梁夷門的守門小吏。公子前往拜訪侯生,想饋贈壹份厚禮。他不肯接受,說:“我修身潔行幾十年,不能因為貧困而接受您的財物。”公子設筵席大會賓客,都已坐好,他才帶領隨從的車騎,空著左邊的上座,親自去接侯生。侯贏整理破舊的衣冠,並不謙讓,徑直上車,坐到公子空出的上手座位。公子親自握著馬韁,越發恭敬。侯生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市中為屠戶,希望委曲您的車騎,讓我去拜訪他。”公子引車至市中,侯贏下車,見到他的朋友朱亥。侯贏壹面側目窺察公子的臉色,又故意久立,跟朋友說話。公子的顏色越發溫和。這時候,魏國的將相宗室賓客滿堂,等待著公子回來飲酒。市人都看到公子手執韁繩等待。公子的隨從都暗暗地罵侯贏。侯贏見公子始終面不改色,就辭別朱亥上車,到公子家。公子引侯生上座,向賓客壹壹介紹,贊美侯贏,又起立為侯贏敬酒。賓客無不驚異。侯贏從此便成為信陵君的上客。侯贏對公子說:“我所拜訪的屠者朱亥,是個賢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隱身在屠戶間。”公子多次去看望朱亥,朱亥卻不曾答謝。 公元前266年,範睢為秦相後,秦昭襄王欲替他報仇。曾經迫害範睢的魏相魏齊被逼逃亡趙國,匿平原君家。秦王誘騙平原君至秦而把他軟禁,派使者對趙王說:“不把魏齊的頭送來,不放平原君。”魏齊過從虞卿。虞卿解趙相印與魏齊逃至大梁,想通過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猶豫不肯見,問門客說:“虞卿是個什麽樣的人?”侯嬴在旁說:“虞卿穿草鞋,戴鬥笠,從遠方至趙。壹見趙王,賜白璧壹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此之時,天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間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加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為慚愧,親到郊野去迎接虞卿、魏齊。魏齊聽說信陵君起初對見他有難意,怒而自剄。趙王終於取魏齊頭予秦,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趙。竊符救趙 信陵君的姐姐是趙國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圍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王派使者威脅魏王說:“趙的國都很快就被攻下,誰敢救趙,等到破了趙就先打誰。”魏王恐懼,令晉鄙軍留鄴築壁壘,名為救趙,實際上是觀望兩國的勝敗。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連不斷,責怪公子說:“我以為妳有救別人困危的崇高義氣,今邯鄲危在旦夕而魏國救兵不來。公子縱然輕易地拋棄我,難道也不憐惜妳的姐姐嗎?”信陵君為此事很憂慮,屢次去請求魏王,門客們也用各種辦法勸說,魏王始終不聽。公子估計魏王不肯派兵救趙了,便決定帶壹百多輛車騎去趙,跟秦軍死拚。路過夷門,遇見侯贏,侯贏說:“公子勉勵,我年老不能跟從。”公子已行數裏,總覺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現在將去拚死,為什麽他沒有壹言半辭送我呢?於是又回來見侯生。侯贏笑著說:“您的行動好象是以肉投餵餓虎。”侯贏支開旁人悄悄對公子說:“我聽說調動晉鄙的兵符在魏王的臥室內,魏王最寵愛如姬,她可隨便進出臥室,能夠竊到兵符。我還聽說,如姬因為父親被人所殺,想要報仇,三年沒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著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頭獻給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請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趙了。”信陵君依照侯贏的辦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帶人要去調動晉鄙的軍隊,侯贏又對他說:“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晉鄙如果不聽從,就危險了。要帶朱亥去,必要時就把晉鄙打死。”公子壹行到鄴,要代晉鄙領兵。晉鄙合符後,表示遲疑,不想交出兵權。在這緊急時刻,朱亥從袖子裏抽出四十斤重的鐵椎,把晉鄙打死。公子遂將晉鄙軍,他下令軍中,說,“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父母。”得選兵八萬,進兵攻擊秦軍。秦軍在魏軍、楚軍和趙軍的外內夾攻下大敗,邯鄲圍解。趙王及平原君親自到邯鄲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著箭袋為公子在前引路。趙王壹再感謝說:“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趙十年 魏王惱怒公子偷盜兵符、矯殺晉鄙。這壹點公子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後,公子便遣軍歸魏,而獨與門客留趙,壹直在趙十年。 趙王與平原君商議,為酬謝存趙的功勛,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聽說後,露出了矜功驕傲的神態。有客勸公子說:“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公子聽到這壹意見後,立即自責,好象無地自容的樣子。說自己有罪過,對不起魏,無功於趙。趙王與公子飲酒到傍晚,因為公子的謙讓,不好意思說出獻五城的話。公子留趙後,趙王以鄗(今河北柏鄉縣北)為公子的“湯沐邑”。 公子聽說趙有處士毛公隱於博徒(賭徒),薛公隱於賣漿家,很想見他們,但這兩個人都躲著不肯見。公子打聽到他們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兩人交遊。平原君對他的夫人說:“公子跟博徒、賣漿者來往,是個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話告訴了公子,公子說:“我聽說平原君賢,才背魏而救趙。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賓客多而感自豪。無忌自在大梁時,就聽說這兩個人賢,還怕他們不願意與我交往,平原君卻反以為羞恥。”公子整頓行裝要離去。平原君免冠謝罪,固留公子。平原君的門客聽到這件事後,離開平原君而歸公子。 歷史地位 諸侯的賓客所進獻給公子的兵法,公子皆書其名,世稱《魏公子兵法》。《漢書·藝文誌》兵形勢家中,有《魏公子》二十壹篇。 信陵君盜竊兵符,奪晉鄙軍而敗秦存趙,是違背、對抗魏安釐王的意旨的,但實際上卻是魏國的大利。趙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敗秦軍,消除了魏王尊秦為帝的幻想,減少了對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東方各國間的威信有提高。 司馬遷是把信陵君作為壹個禮賢下士的人物來寫的。他認為信陵君的“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都實有不虛,所以歷史上將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太史公自序》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信陵君在秦漢之際是壹個有影響的人物。張耳,是梁人,“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陳豨,梁人,其少時數稱慕魏公子”。 漢高祖劉邦少時,也“數聞公子賢”;當皇帝後,每過大梁,常祭祀公子;漢高祖十二年,更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時舉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