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面條是河南壹帶的家常菜,做法並不難。主要原材料就是面條、五花肉,以及壹些新鮮的蔬菜等,制作工藝就是蒸,將面條抖散放入蒸格上面,等把面條蒸好以後再抖開放涼,加入已經烹飪好的配菜,攪拌均勻即可。那麽,怎樣蒸面條又松又軟呢?
怎樣做蒸面條又松又軟1. 選用應季蔬菜和豬肉搭配,葷素結合好吃又有營養。主要材料有:面條2斤左右、豬肉半斤、芹菜、蒜薹、紅辣椒、姜片、大蔥等。
2. 超市買回來的面條(小時候都是媽媽手搟面),放入鍋中蒸15分鐘,壹定等水開後再放入面條。這樣蒸出來的面條不會太幹。面條蒸好後,用筷子挑散備用,涼了就不容易挑散了。
3. 把芹菜、蒜薹洗凈後,切成5厘米左右小段。芹菜要用刀在中間劃開,這樣在炒制的時候能更入味。芹菜清香味美,蒜薹蒜香十足。
4. 蒸面條選肉,也是很有講究的,要用肥瘦的分離豬肉。肉在切的時候,要肥瘦分離,把瘦肉切成細絲,肥肉切成窄窄的薄片,這樣能更快的榨出油脂,肥肉也不會太膩。
5. 鍋中放入適量的油,先放入蔥姜榨出香味,然後撈出。放入肥肉榨出油脂,不喜歡吃肥肉的,可以多炸壹會。因為蒸面沒有油脂,就沒有了靈魂。然後下入瘦肉炒香。加入適量的鹽和生抽。
6. 等肉炒制8分熟的時候,下入切好的辣椒圈、芹菜,芹菜炒制斷生以後加入蒜薹,翻炒1分鐘(蒜薹炒太熟,蒜香味就沒有了)。然後關鍵的壹步,加入適量的清水。加清水的目的,是為了讓面條更松軟。
7. 然後加入蒸好的面條,翻炒均勻就可以出鍋了。翻炒的時候火不能停、翻炒的速度也要快,因為蒸好的面條,吸水特別快,翻炒不及時可能會粘鍋,影響食欲。翻炒好以後就可出鍋了,特別的香,特別好吃。
想讓面條不成坨,蒸面條之前我們要選擇熟面條。上鍋蒸之前用香油把面條拌壹拌,面條表面沾滿油,就會變得比較順滑,不會粘黏在壹起。
嬰兒吃嬰兒奶粉註意事項小寶寶在出生後前3個月裏唾液腺非常少,唾液腺中所含的澱粉酶和消化道裏的澱粉酶也是相當少的,如果這個時候就給寶寶餵嬰兒米粉,很不容易消化。 在寶寶前3個月裏不宜給他添加米粉。 米粉和水的比例沒有確切的數據,完全是根據小寶寶的月份與適應能力的。寶寶剛開始接觸米粉時,可以沖調得稀壹點,慢慢地可以沖調得稠壹些。
沖調米粉的水溫太高,米粉中的營養容易流失;水溫太低,米粉不溶解,混雜在壹起會結塊,小寶寶吃了會消化不良。
比較合適的水溫是七八十攝氏度,壹般家庭使用的飲水機裏的熱水,泡米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註意,媽媽不必把沖調的米粉再燒煮,否則米粉面的水溶性營養物質容易被破壞。
沖調米粉的合適水溫是70℃~80℃。 假如小寶寶剛開始吃米粉,還沒有習慣用勺子餵養,可先用奶瓶餵養。
我們知道,小寶寶出生後,天生的條件反射是吸吮,奶頭放到嘴裏去他就會吸,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寶寶的嘴巴裏,他也不會咀嚼。咀嚼是後天養成的,在沒養成這個習慣之前,可以先用奶瓶餵養作為過渡。
壹旦小寶寶吞咽動作培養出來,媽媽就應該用勺子餵養,否則不利於寶寶咀嚼功能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