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的五種食療藥膳
在寶寶的飲食上,如果總是油膩、甜、辣,會幫助腸胃生火。了解寶寶胃火的現象,寶寶馬寶要學會安全的給寶寶對癥下藥,及時有效的“去火”。在此,我為各位家長介紹壹下兒童“胃火”的食療藥膳:
1,衛青芳香水:先將10g淡竹葉放入沸水中煮3min,再加入5g砂仁和10g藿香煮5min。口服或漱口,早晚各壹次。清胃瀉火,芳香化濁。
2、涼拌西瓜皮:將新鮮幹凈的西瓜皮切掉,留下紅瓤和白色部分,切成細絲,放少許鹽,拌勻。清胃火,生津止渴。
3.果蔬汁飲料:西瓜汁150ml,梨汁80ml,大白菜汁50ml用榨汁機榨汁,然後混合冷飲。
4、小米綠豆粥:綠豆20g,放入水中煮沸50分鐘,加入小米50g,待小米煮沸,涼飲。清熱解毒,消暑解渴,清心瀉火,可清心胃火。
5、涼拌芹菜:芹菜300g,切段,開水焯後,放涼,加鹽、味精、香油,拌勻。
此外,現代研究表明,蘿蔔具有明顯的抗菌作用。中醫認為,蘿蔔汁味辛、甘、涼,屬肺胃經。胃火的人可以喝蘿蔔汁進行調理治療,但脾胃虛寒的口瘡者不宜服用。蓮子、芡實和山藥。都是開胃品,而萵筍、生菜、西紅柿、枇杷都是助消化的食物。胃火過熱的人,也可以在隆冬吃西瓜來降火。
寶寶胃火怎麽調理?
相關研究發現,孩子容易上火是由自身體質和飲食結構決定的。如果寶寶長期吃高蛋白、高熱量的奶粉、米粉,消化系統不是很健全,就容易消化不良、積食,進而發生“胃火”;也可能是因為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壹年四季的溫差變化導致寶寶的“胃火”。
胃火常被稱為胃熱,中醫上稱之為“胃火”,通常是濕熱、食積所致。孩子的身體反應能力比較強,只要體內的胃火大了,就很容易表現出來。常見的癥狀是口臭,伴有紅腫發熱、口幹口渴、口瘡、牙齦腫痛、便秘等。如果寶寶有這些癥狀,說明胃火大了,要及時調火。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胃火的調節應遵循清熱化滯的原則,做到飲食均衡,少吃熱性食物,少吃甜膩食物,添加黃綠色蔬菜和時令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並適當註意口腔衛生。在藥療方面,可選用川蓮、燈芯絨、蓮子芯、麥冬等瀉胃火。
孩子胃火吃什麽食物?
1.1,菱角
菱角是味甘性寒的東西,可以清胃熱。菱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燥濕化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痹癥、便秘等疾病,尤其是飯後服用。
1.2,沙參沙參
沙參具有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胃脘隱痛、幹嘔、胃炎舌紅少苔、胃潰瘍等胃病人群。久病後,出現口幹、消瘦、舌紅、苔少、大便幹燥等癥狀的人,可配合石斛、麥冬等藥膳食用。
1.3,白蘿蔔
白蘿蔔有明顯的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白蘿蔔性涼,對於治療胃熱非常對癥。梨有潤肺、涼心、化痰、去火的功效。用白蘿蔔榨汁,既能掩蓋白蘿蔔的辣味,又能使治療效果加倍。
1.4,豆腐
豆腐生吃,味甘,性涼,能清胃熱,生津,化痰,理氣。豆腐中含有石膏,有降胃火的作用。豆腐為寒性食物,胃寒、腹脹、脾虛者不宜多食。
1.5,石榴
石榴性味甘,入胃經,有養胃陰、清胃熱、生氣、改善腦功能的作用。石榴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助消化、抗胃潰瘍、軟化血管、降血脂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功能。
1.6,石斛
石斛又名萬須、吊蘭、大花蕙蘭、金釵等。擅長養胃陰、生津止渴、清胃熱。主治:發熱傷津,煩渴,舌暗。常與天花粉、生地黃、麥冬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