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把不好的菜賣給用戶”的叮咚買菜“打臉”了。
3月17日,北京海澱市場監管局發布消息,針對媒體報道的叮咚買菜前置倉存在用死魚冒充活魚、擅自“翻包”換簽、日常消毒流於形式等問題,該局已對其進行行政約談並立案調查。
隨後,叮咚買菜作出回應,承認報道中披露的問題屬實,表示已第壹時間暫停該站點的運營,並對全國所有前置倉和服務流程進行排查與交叉督察,將通過系列整改,盡快改變制度規定嚴、執行監督弱的局面。
受此消息影響,叮咚買菜盤前持續下挫,壹度跌超22%。之後,中美證券監管機構舉行會談的消息傳出,叮咚買菜的跌幅逐漸收窄,截至美股收盤跌超11%,報3.78美元,總市值約8.9億美元。上市不到壹年,叮咚買菜的市值已蒸發逾八成。
比起速度與價格,“鮮”應該是生鮮電商擺在首位的宗旨,然而,叮咚買菜在北京的前置倉站點“三元站”,新鮮成為了“最大的噱頭”。
日前,新京報臥底暗訪發現,把報廢死魚當活魚賣,早已是叮咚買菜三元站內公開的秘密。
據壹水產員工透露,各類活魚會在早上進貨入庫,按照規定,每晚下班前,壹天當中死掉的魚都應在銷毀處理後及時報損。而現實是,本該報廢的魚被放入碎冰中保存,有用戶下單時再進行“掏出內臟、去除魚鰓、刮掉魚鱗”等處理流程,搖身壹變成為票單上的“鮮活宰殺魚”,不會擔心被用戶吃出來。
與此同時, 用過期蔬果代替新鮮批次,也成為該站點分揀員們見怪不怪的操作。
在冷藏區與冷凍區之間的狹窄走道上有兩個“爛菜筐”,大量的過期產品通常被放置其中,夾雜著肉制品、奶制品,甚至是腐爛的蔬果。站點倉管員卻說,如果有顧客下單的蔬果沒有貨了,可以從“爛菜筐”中挑選“品相好的”進行二次售賣。
原則上,每壹個產品都有其對應的條碼,必須用手持PDA(壹種可掃描條碼並裝載雲倉儲系統的內部機器)掃碼,才算完成揀貨,但理應報廢的過期蔬菜,顯然無法正常掃描出庫。對此,壹名分揀員淡定道:“換個標簽就好了。”
不僅如此,三元站的衛生環境同樣不容樂觀。按照企業內部6S(衛生要求)規定,抹布應分區使用,但在媒體暗訪的近半個月裏,兩條紫色抹布在水產區和分揀臺經常混用。此外,刀具也應在使用後進行清潔消毒,但在三元站,並沒有消毒酒精,分揀員們經常用刀子刮掉南瓜、冬瓜表面的塵土後,直接放到分揀臺上切片。
此外,在三元站,冷藏倉和凍庫每晚來貨時,“消毒”的所有操作,就是用噴壺對著貨架噴兩下,以便錄制視頻。不僅如此,每天給員工測溫這壹基礎要求,也成了“填填表就行”。
那麽,作為生鮮電商壹大頭部,叮咚買菜為什麽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違規呢?是個別人員管理失誤,還是整體食材把控松懈?
據澎湃新聞報道,叮咚買菜三元站站長表示, 壹切的根源在於公司嚴苛的損耗率 。其提供證據材料顯示,三月份三元站的水產損耗率目標為0.2%,非水產損耗率0.08%,配送人效(註:總訂單數除以前置倉上班人數)為80。
“水產、蔬果,本身就極容易在運輸途中出現損耗,但是公司卻不讓上報,損耗率壹旦不達標,扣罰又全部在前置倉。”該站長說, 公司要求的損耗率,在正常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完成,基層就只能想辦法去違規操作。
叮咚買菜北京事業部壹離職站長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公司選購的蔬菜,從蔬菜基地到大倉是不算時間的,只有從大倉發往前置倉時才會計算時間,而到了前置倉,有的水產和蔬果就已經出現損耗,如果遇上用戶下單少,更是容易出現損耗,但這些正常的損耗公司是不允許上報或控制上報。基層員工壹個月就5000-7000元錢,誰也經不起扣罰,並且扣罰是整個站點,不是某壹個人,所以只能昧著良心違規操作。
該離職站長還說,離職前,他有時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有用戶下單到問題蔬果時,他曾多次給用戶打電話說“這蔬菜或水果是最後的了,不新鮮”,並讓用戶取消該訂單。 “如果正常能報損,誰會這樣幹?”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二人透露,對於基層違規操作的情況,公司其實是知情的。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叮咚買菜第壹次因食品安全問題陷入輿論風波了。就在壹個多月前,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通報,叮咚買菜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監局罰款38.88萬余元,原因是銷售的1批次鯿魚存在“恩諾沙星”含量不合格。
此外,2021年8月,叮咚買菜因違反廣告法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監局罰款25000元。在2019年的壹年時間內,該公司還多次被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處罰,處罰事由涉及未辦理餐廚垃圾申報手續、擅自占用道路堆物、擅自從事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等。
公開信息顯示,主打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叮咚買菜自2017年5月創立以來,規模呈現高速增長。
據其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叮咚買菜當季營收54.84億元,同比增長72%;GMV達到60.04億元,同比增長59.6%。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前置倉數量已達1400個左右,面積約50萬平方米;租賃了約60個城市分選中心,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
不過,與目前市面上的生鮮電商壹樣,叮咚買菜尚未實現盈利。2021年第四季度凈虧損10.96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12.46億元有所縮窄,但全年來看,凈虧損同比擴大超2倍達64.29億元。2019年至2021年,叮咚買菜三年累計虧損額近115億元。
即便如此,其掌舵人仍頗具信心。據梁昌霖此前介紹,2021年12月叮咚買菜整體Non-GAAP凈虧損率收窄至13%以下,上海全面盈利。 類似盈利模式未來將擴展到整個長三角,力爭在今年第二季度末實現長三角地區完全盈利,也力爭在第四季度全國接近盈利。 在此之前,公司現金儲備有52億人民幣,足夠維持運營。
然而,復制並不那麽容易。分析認為,前置倉覆蓋地理半徑有限,新倉無論是擴展用戶數量,還是提高客單價,都要時間;且各地人口密度、消費能力不同,很難有類似上海的消費環境。
以客單價為例,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買菜的產品收入為54.14億元,訂單履約數為1億單。按此計算,全國平均客單價為54.14元,比上海地區的66元少了約12元。
(鈦媒體App編輯劉萌萌綜合自新京報、澎湃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