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周補充葉酸預防畸形;
功能:預防胎兒神經器官缺陷。
補充葉酸是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的重要手段。總的來說,孕期需要註意補充葉酸。專家建議,葉酸片應在孕前3個月服用,孕後3個月每日最佳攝入量為0.4 mg。
除了葉酸片,我們還可以每天多吃壹些葉酸含量高的食物。葉酸通常在各種水果和新鮮蔬菜中含量較高,如生菜、菠菜、西紅柿、胡蘿蔔、橙子、草莓、櫻桃、香蕉等。還有動物的肝、腎、禽肉、蛋;豆類、堅果等。平時註意均衡飲食,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就不用擔心因為葉酸缺乏而傷害到意外報到的寶寶了。
9-12周補充鎂和維生素A;
功能: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
鎂不僅對胎兒肌肉的健康至關重要,也有助於骨骼的正常發育。孕早期鎂的攝入量與新生兒的身高、體重、頭圍有關。
同時,胎兒發育的全過程都需要維生素A,維生素A尤其能保證胎兒皮膚、胃腸道和肺部的健康。在懷孕的前三個月,胎兒本身並不儲存維生素A,所以必須充足供應。
胎兒甲狀腺工作需要13-16周補碘;
功能:防止胎兒發育不良。
碘是甲狀腺素的成分,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飲食中缺碘會降低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和機體的能量代謝。母親孕期碘缺乏可導致胎兒甲狀腺發育不全,兒童可能出現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或癡呆。成人每日碘供應量為100-140微克,孕婦和哺乳期的母親應適當增加。
魚類、貝類和海藻等海鮮是碘最豐富的食物來源。建議孕媽媽每周吃兩次鱈魚、紫菜、鯖魚、對蝦、三文魚、沙丁魚、海藻、鱒魚、海帶等海鮮。
17-20周維生素D和鈣;
作用:促進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預防佝僂病。
胎兒佝僂病也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
第壹,孕媽媽患有壹些慢性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
二是不註意營養均衡,維生素D攝入不足。
第三,孕期曬太陽太少。
孕媽媽缺乏維生素D影響鈣代謝,使母體鈣平衡失衡。孕媽媽缺鈣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影響胎兒骨骼發育,造成先天性佝僂病。所以,預防孕媽媽維生素D缺乏,可以預防胎兒缺鈣。孕媽媽要多曬太陽,註意增加營養,積極治療慢性病。
溫馨提醒:
孕媽媽不宜服用過多的魚肝油;不要暴食桂圓荔枝等溫熱之品;不要服用人參、鹿茸、鹿胎膏、核桃等溫補之物。
21-24周補鐵;
功能:預防缺鐵性貧血。
如果孕媽媽沒有貧血,就不需要特別補鐵。但壹定要吃醋栗含量高的食物,如豬肝、木耳、深綠色蔬菜等。最好每天喝牛奶,每周吃壹到兩次煙草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水果。
補充膳食纖維25-28周;
功能:防止便秘;
纖維對保證消化系統的健康非常重要,還能減少便秘。它也有助於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食物纖維可分為可溶性纖維和不溶性纖維兩種。可溶性纖維可以讓妳更長時間有飽腹感,讓糖分穩定進入血液。不溶性纖維可以讓食物更快地通過身體,防止便秘,並通過排便將廢物排出體外。可溶性纖維主要包括蘋果、豆類、燕麥、梨和黑面包。不溶性纖維主要包括:水果、綠葉蔬菜、扁豆、全麥谷物。
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果平時很少吃含纖維素的食物,就要逐漸增加這類高纖維食物,否則腸胃會很難適應。妳也可以把每天攝入的纖維分散到每壹餐中。
溫馨提醒:
雖然懷孕期間多喝水很重要,但不要喝太多軟飲料,每340克軟飲料中會含有約9茶匙糖。
補充不飽和脂肪酸29-32周;
功能:保證寶寶大腦和視網膜的正常發育。
人壹生都需要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懷孕期間。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和DHA有助於兒童眼睛、大腦、血液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這些元素在整個孕期都是需要的,尤其是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孩子的大腦發育很快。
魚肉鮮嫩易消化吸收,富含磷、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魚頭也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在人體內合成乙酰膽堿,乙酰膽堿是大腦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壹種主要“神經遞質”。所以多吃魚健腦,促進胎兒大腦發育,增強孕媽媽記憶力。
溫馨提醒:
科學研究證實,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等,人體自身無法合成,只能靠食物供給。這些脂肪酸主要存在於植物油中,動物油中含量很少。人體缺乏脂肪酸會導致皮膚粗糙,頭發容易斷裂,頭皮屑增多,而嬰兒容易患濕疹。為了防止嬰兒濕疹,孕媽媽應該選擇植物油而不是動物油。
33-36周補充水果蔬菜;
功能:維持身體的熱量需求。
37-40周補充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功能:防止便秘,促進腸道蠕動。
最後壹個月壹定要補充各種維生素,足夠的鐵、鈣和足夠的水溶性維生素,尤其是硫胺素。如果硫胺素不足,容易引起準媽媽嘔吐、倦怠、乏力,還會影響分娩時子宮收縮,延長產程,造成分娩困難。海魚中硫胺素含量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