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這是紫荊花!

這是紫荊花!

雖然先秦時期的古人並沒有把“紫荊花”和“荊條”分開,漢代的古人有時也會把灌木的“紫荊花”和大樹的“紫荊花”混為壹談,但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對“紫荊花”這種植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很多作品都對紫荊花做了專業的描寫,這些描寫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也非常準確貼切,與我們現在看到的“紫荊花”基本壹致。

宋代沈括在《孟茜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紫荊花的葉子和果實作了準確的描述。紫荊花的葉子又大又圓,冬天果莢不落,廣泛種植在庭院裏。

孟茜筆談不筆談第三卷(節選)

作者沈括,宋朝

紫荊花,陳臧否曰:“壹樹如荊條,葉小無枝。夏秋熟圓如珠。”大錯特錯。羊蹄甲和荊條的葉子是簇生的,小木,葉子像麻葉,三枝小。紫荊花大壹點,葉子圓圓的,美如雄鷹。它整個冬天都粘在樹上,人們家裏有很多種亭子。

沈括(1031-1095),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宦、科學家。沈括出身官宦之家,幼年隨父四處遊歷。嘉祐八年(1063)進士,被封為揚州刺史參軍。在宋神宗,他參與了熙寧變法,並受到王安石的高度重視。歷任中雲太子、刑房、天部監、史館檢討、三部使。元豐三年(1080),出師兗州,任路演使,駐邊抗西夏。後來因為參與永樂城之戰被降職。晚年遷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孟茜公園。少生二年(1095),病死,享年65歲。

到了宋代,唐慎微在《史記本草》中總結了紫荊花的觀賞和藥用價值,將其與紫珠相比較,並講述紫荊花的紫色花朵非常可愛,多次提到在庭院中廣泛種植,說明紫荊花是宋代必不可少的花木之壹,深受大眾喜愛。

經史證急救本草(節選)

第14卷紫荊花

作者唐慎微,宋代

(紫荊花_地圖缺失)

味苦,性平,無毒。主夜破血,分五次淋,煮稠。今天人比園間種人多,花艷麗可愛。(今天附上)

臣玉璽等人欲按陳臧:紫珠,寒。主解各種毒,癰,喉炎,飛屍,腫,蛇螫,煮汁。還要煮汁洗瘡消腫,去血長皮。壹株紫荊花。樹如荊條,葉小無枝,非田家之景。在秋子烹飪,它是紫色的,像珠子壹樣圓。

生於江東,林澤有之。日化紫雲:紫荊花,通小腸經。皮和莖壹起用。花也有同樣的功能。

圖為:從未在縣城誕生的紫荊花,如今遍地都是,人比種在院子裏的還多。木質似荊條,葉小,花深紫色,可愛。還是家的靖。至秋子熟,如珠,故名紫珠。江東和林澤之間有很多地方。

宜顏說:紫荊花,春天裏紫色的花,很細碎,* * *如花,出無常。或生於木身,或附於根土,直出花朵;花開後緊,略圓。在花園裏多種些植物。

本草備急經、史、證,簡稱《本草備證》,卷31。北宋《唐慎微》成書於紹聖四年至大觀二年(1097 ~ 1108)。這本書是《家有本草》和《本草圖經》的合集,是經過擴充和調整的。* * * 1748種藥品。

本書集中收集了以往與毒品有關的資料,參考了經典史上240多種經典。古代的本草文章很多,如陳藏的《本草集》、計雷的《雷公焙論》、孟奇的《食療本草》、李訓的《本草》等,彌足珍貴。他還編著了許多醫方,每壹方都註明出處,是宋代的壹部本草學巨著。其信息量豐富,內容廣泛,體例嚴謹,對後世本草學的發展影響深遠,《本草綱目》就是以此書為藍本的。後人編《古本草》,率多以此為據。

唐慎微,字慎元,成都人,北宋著名藥師。他對藥物學的發展和民間驗方的收集作出了巨大貢獻,開創了藥物學驗方比較的先河。而且在多年廣泛搜集的基礎上,於公元1082年左右編成《經史證急救本草》。

清代李煜在《漫戀》中特別提到紫荊花,將其比作壹個穿紫衣的少年,他非常喜愛。不過也有人說紫荊花嫩枝的稀疏不夠震撼。如果李玉看到紫荊花的新品種‘四季春1’,壹定會有另壹番感受。

休閑,種植業,木本優先

作者李瑜?清朝

中國紫荊

紫荊花是壹種可以利用的花。但春天多紅少紫,所以偶爾種植,準備它的顏色。但是,樹枝很少,沒有葉子,花附在樹上。壹個穿紫衣的少年雖然苗條獨立,但感覺袍服緊身,衣服又顯瘦又顯胖,忍不住代他磕磕絆絆。

李煜(1611-1680),南直隸羅高(今江蘇如臯)人,後改名於,號李翁。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作為壹個才子,他被稱為“李”在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