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屬: 石首魚科
英 文 名: Small yellow croaker
日 文 名: キブチ
拉丁文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地 方 名: 黃花魚、小鮮、大眼、花魚、小黃瓜、古魚、黃鱗魚、小春魚、金龍、厚鱗仔
形態特征: 小黃魚外形與大黃魚極相似,但體形較小,壹般體長16~25厘米、體重200~300克。背側黃褐色,腹側金黃色。大小黃魚的主要區別是:大黃魚的鱗較小而小黃魚的鱗片較大而稀少;大黃魚的尾柄較長而小黃魚尾柄較短;大黃魚臀鰭第二鰭棘等於可大於眼徑,而小黃魚則小於眼徑;大黃魚頦部具4個不明顯的小孔,小黃魚具6個小孔;大黃魚的下唇長於上唇、口閉時較圓,小黃魚上、下唇等長、口閉時較尖。
產 地: 主要分布在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主要產地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沿海。
產 季: 每年3~5月份為春汛;9~12月份為秋汛。
經濟營養價值: 原為我國主要經濟魚類之壹,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優質食用魚,也是嬰幼兒及病後體虛者的滋補和食療佳品。
小黃魚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Small yellow croaker,日文名為キブチ。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香港、澳門。出口口岸: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
食物成分表-小黃魚
食部:100克
能量(千卡) 99維生素B1(毫克) 0.04鈣(毫克)78
水分(克)77.9維生素B2(毫克) 0.04鎂(毫克) 28
蛋白質(克)17.9煙酸(毫克) 2.3鐵(毫克) 0.9
脂肪(克) 3維生素C(毫克) 錳(毫克) 0.05
碳水化合物(克) 0.1維生素E(毫克) 1.19鋅(毫克) 0.94
膳食纖維(克) 膽固醇(毫克) 74銅(毫克) 0.04
維生素A(微克) 鉀(毫克) 228磷(毫克) 188
胡蘿蔔素(微克) 鈉(毫克) 103硒(微克) 55.2
說明:
食部就是食物的食用部分。例如,當妳只吃芹菜的莖時,莖就是食部,而不包括根和葉子。
黃魚(大黃花魚)的營養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66
水分(克)
77.7
能量(千卡)
97
能量(千焦)
406
蛋白質(克)
17.7
脂肪(克)
2.5
碳水化合物(克)
0.8
膳食纖維(克)
0
膽固醇(毫克)
86
灰份(克)
1.3
維生素A(毫克)
10
胡蘿蔔素(毫克)
0
視黃醇(毫克)
10
硫胺素(微克)
0.03
核黃素(毫克)
0.1
尼克酸(毫克)
1.9
維生素C(毫克)
0
維生素E(T)(毫克)
1.13
a-E
0.2
(β-γ)-E
0.72
δ-E
0.21
鈣(毫克)
53
磷(毫克)
174
鉀(毫克)
260
鈉(毫克)
120.3
鎂(毫克)
39
鐵(毫克)
0.7
鋅(毫克)
0.58
硒(微克)
42.57
銅(毫克)
0.04
錳(毫克)
0.02
碘(毫克)
0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異亮氨酸
741
亮氨酸
1362
賴氨酸
1507
含硫氨基酸(T)
606
蛋氨酸
402
胱氨酸
204
芳香族氨基酸(T)
1244
苯丙氨酸
671
酪氨酸
573
蘇氨酸
762
色氨酸
200
纈氨酸
857
精氨酸
1118
組氨酸
393
丙氨酸
1090
天冬氨酸
1685
谷氨酸
2742
甘氨酸
996
脯氨酸
567
絲氨酸
672
帶魚,又稱裙帶魚、牙帶魚,屬於鱸形目,帶魚科。因其身體側扁,呈帶狀,尾細長如鞭而得名。帶魚肉肥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帶魚含蛋白質18.4克,脂肪4.6克,還含有磷、鐵、鈣、鋅、鎂以及維生素A、B1、B2等多種營養成分。帶魚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而且脂肪酸碳鏈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
帶魚具有壹定的藥用價值。我國古今醫學及水產藥用書籍記載,帶魚有養肝、祛風、止血等功能,對治療出血、瘡、癰腫等疾有良效。帶魚鱗是制造解熱息痛片和抗腫瘤的藥物原料。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顯著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贏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為宜.
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壹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臟的功效。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