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請問哪家出版社出版《說文解字》最好?

請問哪家出版社出版《說文解字》最好?

徐鉉《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的壹部瑰麗傑作。可惜的是,由於後人的篡改,到了唐朝,這本書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樣子。後世學者面臨著兩大課題:壹是還原《敘書》原貌,二是進壹步補充。

第壹個這樣做的人是南唐的徐愷,他寫了壹本《說文解字》的傳記,俗稱小徐賁。該書有以下特點:1,還原徐叔原貌。2.和許遜壹起解釋古籍。3.解釋壹下古籍的借閱。4.解釋古今人物。5.解釋壹下引申的意思。6.賦予另壹種意義。7、語音識別錯誤。8.註意反向切割。

按常理來說,部傳既然出版了,除非有新的見解,或者部傳中的錯誤,或者部傳中沒有說出口的話,否則是不需要浪費筆墨的。

徐愷死於南唐。到了宋代,徐愷的同胞兄弟徐鉉寫了另壹本書《說文解字》,就是現在市面上的這本書,俗稱“大徐賁”。哥哥是不是大器晚成,在弟弟的基礎上寫出了更權威的書?

打開《大徐賁》,只有《部傳》壹半的篇幅。篇幅短是因為徐鉉的補充筆記很少。大部分前綴下,除了許慎的原訓,許宣只標註了反切。只有5%左右的前綴有徐鉉加的補充註釋。

許宣加的反切是抄自《唐雲》壹書,與許慎時代的讀音不符。比起部傳裏的反切,並沒有更好。不過有反切總比沒有好,也是參考。

許宣的其他補充筆記,首先是少,如果能做到少而新,少而精。但這些音符並不新穎,也不精致。文中大量引用了徐凱和李的註釋,是很好的例子。真正屬於徐鉉的筆記,約占前綴總數的2%。補充說明不準確,犯了壹些低級錯誤。以“更”字為例:

許慎原文:庚,耳在腮。從耳朵,保存聲音。杜林曰:“耿,光也。來自光明,神聖的省份。”每個字都是左撇右撇。杜也。

許凱讀到“每壹個字都是左撇右撇”,覺得太絕對,不是許慎寫的。他在《部傳》中寫道:“今之新聞界:鳥多右聲,多左聲。不知道這種說法(指的是那句‘字皆有左音右音’)會不會給後人添禍?傳記會不會失傳?”

眾所周知,形聲字中,大部分是左撇子和右撇子,但也有右撇子和左撇子。以“鳥”字為例,徐凱指出“所有的字都是左旋和右旋”太絕對了。

徐鉉《說文解字》是這樣註釋的:“徐開說:‘每字有右形,左音。這個說法要麽是後人加上去的,要麽是寫錯了。”“大家壹看就知道,許宣連哥哥的書都看不懂,斷章取義。

許宣補充說明,先不說這個了,再看看許宣還做了哪些工作。

前面說過,許凱在努力還原許舒的本來面目,許萱也在做這項工作。兩兄弟的還原略有不同。按說,徐鉉寫書應該是後來居上,但後人的評價卻是“得失並存”

說“得失相存”已經給了徐鉉很大的面子。其實徐鉉的修改是任意的,最可怕的是徐鉉不懂古音,誤刪了音。原本正確的,被徐鉉修改為錯誤。在這方面,批評壹直在重復,本文不再贅述。總的來說,許宣和許愷在還原許慎原著上只有細微的差別。

許宣還做了壹件事:增加標題。換句話說,在書的開頭添加壹個目錄。但是書前面的目錄和書後面許慎的偏旁表差不多,都是無意義的重復。從後世分析,徐鉉那個時代的人寫書,書前總有敘述,徐鉉盲目跟風。

徐鉉又做了壹件事:加了新的後記。乍壹看,好像貢獻很大。但從清代的考證來看,這些所謂的“新附字”不過是徐鉉看到而疏於考證的拙劣手稿,收集了壹些錯別字。錢大昕說:“我第壹次看許的書,就惡心它附字多,看到表中,才知道附字真的是指唐太宗。作為壹個旅行者,大徐處在壹個被懷疑的地方。他知道是非,不敢打。他常常在註釋中看出他的意圖。”錢的說法也為許宣開脫。

綜上所述,徐鉉的《說文解字》是壹本平庸之作,價值不大。但是徐鉉為什麽要寫呢?書為什麽能流傳下來?它應該和宋太宗有關。徐鉉要麽是太宗下令,要麽是主動上心,才有了今天的《說文解字》。這和其他學者堅持自己的才華,著書立說是不壹樣的。以下歷史也可以提供證據:

南唐皇後李煜先是被宋太宗軟禁,後被毒死。為什麽?通常人們認為李漁寫的是絕望的詞“幼美”(春花秋月是什麽時候)。據研究,這只是次要原因。據宋史記載,宋太宗曾派許宣去拜訪李煜。老先生遇到老臣,也是秀才,李煜傾吐心聲,對殺死忠臣潘佑、李平表示後悔。徐鉉走後,向唐太宗詳細報告,引起了唐太宗的懷疑,導致李煜身亡。《見風使舵》中的徐鉉是壹個冷漠的學者還是壹個官員?徐鉉的《說文解字》流傳開來,靠的是真才實學,還是靠皇室權威?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

我的建議是:

如果只是買壹本《說文解字》,無論是用於壹般學習還是深入研究,大徐賁都不是首選。從歷史上看,人們對達徐賁的評價從來都不是很高。只是在現代,徐賁才變得非常受歡迎。原因是《大徐賁》的書名是《說文解字》,而其他版本則稱為《說文解字傳》、《說文解字註》、《巨都》、《丁盛》、《儀征》、《例》、《昌鑒》等等,給人壹種誤解:大徐賁是最早的。寫文章的時候最好引用大緒本,引用其他版本會讓人發笑。

說到這裏,我想起壹個人,為了讀書,他想買壹本新華字典。後來有人送了他壹本現代漢語詞典。他沮喪地說:“我沒買正版字典,只好將就了。”唉,《大序本》和其他版本相比,就好比《新華字典》和字典的區別。

我猜,樓主說的九州版《說文解字》應該還是在大徐賁的基礎上把文言文改成白話文。應該像雙語新華字典,字數多,頁數多,但信息量不如字典。

為了弄清壹個古文字的音、形、義的演變過程,找出考證的依據,需要獲得相當多的資料。個人認為,買壹本關於《說文解字》的書,信息量比文學和語文的比較更重要。

許慎《說文解字》中,有些句子是程式化的,如“從某音”、“從某屬”。有些句子很難標點,買本標點本就夠了。比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筆記》,是有標點符號的。

我應該推薦過《說文解字傳》,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說文》版本。因為壹直流傳,所以在清代人寫書時,不會重復署傳中已有的註釋。就像小學語文課本介紹的知識壹樣,中學語文課本就不重復了。最基本的解釋還是在小學課本裏。但《系傳》的不足之處是未附楷書字首,篆書不易識別;全書沒有標點符號,斷句有點麻煩。出版壹本標點符號的書會是未來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