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孩子大部分在上幼兒園之前就被父母餵飽了,所以養成了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進入幼兒園後,會出現各種就餐問題。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極其重要,方法如下:
壹、餐前誘導法
根據小班孩子喜歡模仿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渲染,利用情緒傳染,為他們樹立榜樣。吃飯前,老師有意識地嗅了嗅,誇張地說:“哇,今天的菜真香,妳看!還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營養豐富,壹定好吃。”老師熱情友好的語氣引起了孩子們的食欲,以至於孩子們也學著我“貪吃”的風格開始吃了起來。班裏有些孩子不愛吃菜,我就拿了個娃娃“小山羊”來幫忙,用“小山羊”的語氣說:“餵,今天有我愛吃的菜。蔬菜營養豐富,可以讓我長得很棒。我要吃飯,我要吃飯!”當孩子們看到小山羊要搶他們的食物時,他們立刻興奮起來。都低著頭吃菜,好吃又快。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孩子愛模仿動畫角色的特點,告訴他們什麽樣的食物是哪個動畫角色愛吃的,讓孩子也愛吃這種食物。比如吃菠菜湯的時候,有的小朋友不喜歡吃菠菜,我就問了幾個問題鼓勵小朋友,比如:“小朋友看過大力水手的漫畫嗎?”孩子們都說看過,然後我問:“那麽大力水手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麽?”很多孩子馬上說是菠菜。我說:“是的,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以後會變得神奇,他可以完成很多他本來做不到的事情。吃了菠菜,他就能飛上天空,變成飛船,讓孩子們在天上玩。”聽了我的話,孩子們的心動了,我會引導孩子們明白,菠菜湯好吃又有營養,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吃。這菠菜湯是前所未有的暢銷書。比如吃西紅柿,老師可以說田燕妞愛吃西紅柿,吃了西紅柿她的力氣會變大。美人魚愛吃海帶,所以才這麽好看。利用兒童看動畫片和模仿動畫人物的心理,鼓勵兒童吃各種食物,從而保證兒童食物營養均衡,效果非常好。
二、少填多加,逐步增加量的方法
小班的孩子總有壹種吃不下的心態。不管他們有多少米飯,他們都想吃剩下的。所以,為了提高孩子吃飯的積極性,老師在給孩子吃飯的時候可以刻意不要填得太多太飽,留壹些菜和飯等吃完。壹次給孩子吃太多會讓孩子感到害怕,面對太多太飽的飯菜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產生畏難情緒。而且孩子對填米和加米很感興趣。每次加米,他們都會很自豪,增加信心。所以我在給孩子加餐的時候,都是有意不要加太多太飽,鼓勵他們吃完再加。這樣既不會降低食欲,也不會讓孩子產生怕吃的感覺。有些孩子挑食,他們很難壹下子改變。對於這類孩子,可以采用“逐漸增加量”的方法。有的孩子不吃青菜,就開始給他少吃,然後逐漸增加,讓他逐漸適應。老師及時鼓勵他:“妳今天真棒!再來壹點!”“今天,妳學會了吃胡蘿蔔。太神奇了。”在老師的反復鼓勵下,可以引起孩子的食欲,幫助孩子逐漸擺脫挑食。
三、座位安排方法
老師在安排就餐位置時,可以有意識地把快吃和慢吃的孩子安排在每組壹起吃飯,乖巧的孩子和偏食慢吃的孩子安排在壹起,由身邊的榜樣帶動。吃飯的時候,孩子喜歡攀比,別人吃得快,自己覺得落後,就會有競爭感,這樣做可以增加孩子吃飯的主動性。同伴榜樣可以吸引孩子的註意力,激發孩子模仿的興趣。吃飯時,老師應該為孩子們樹立壹個積極的榜樣。以不挑食、壹口壹口吃、細嚼慢咽的孩子為典型,教育其他孩子積極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
第四,表揚和獎勵法
每個孩子都喜歡並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表揚對孩子來說是壹種很大的心理認同。當孩子的某些方面取得進步時,教師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可以有效激發孩子的積極情緒,進壹步鞏固已有的良好習慣和技能。在吃飯的過程中,老師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哪怕是壹點點進步,比如給孩子壹朵小紅花、壹顆五角星、壹張小貼紙或者壹個善意的微笑、壹個善意的擁抱等精神獎勵,都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的鞏固。同時開展“誰最好吃”活動。老師用自制的表格,把孩子的吃飯表現分成幾個方面(不挑食,不偏食,吃飯慢,三個幹凈習慣,按時吃飯),把這個表格做成小天使模型,貼在墻上。根據孩子的進食表現,在他們對應的照片下貼壹顆五角星。壹個月後,看誰拿到的五角星最多。幾個月後,獲得最多獎勵的孩子將會出現在“每月之星”的名單上
當孩子吃完飯後,老師還可以組織孩子進行飯後活動。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老師可以指導孩子吃完飯後把餐桌和碗上的食物殘渣清理幹凈,倒在指定的地方,把碗輕輕放在固定的位置,養成飯後用毛巾漱口、擦嘴的好習慣,告訴孩子飯後漱口、擦嘴不僅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養成整潔幹凈的好習慣。
五、家庭同步法
僅僅依靠幼兒園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家庭的力量,讓家庭同步,壹起教育孩子的飲食,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父母的生活習慣直接影響孩子飲食習慣的建立。我們利用各種渠道,比如家長公告欄、短信、電話、班級網站等。,介紹幼兒在園進食的常見問題以及偏食、挑食對幼兒造成的嚴重後果,以引起家長的重視。並經常與不良飲食習慣孩子的個別家長溝通,找出原因,獲取知識,尋求解決辦法。要求家長在家中以身作則,言行謹慎,幫助孩子改善不良飲食習慣。老師及時將孩子在園內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要求家長如實告訴老師孩子在家的情況,讓雙方互相配合,積極教導孩子,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經過壹個學期的訓練,小班孩子的飲食習慣會有明顯的改善。大多數孩子能獨立進食,大多數孩子能自覺吃完壹頓飯,保持桌子、地板和自己的幹凈整潔。孩子挑食、偏食的情況會明顯減少,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務能力也會有壹定程度的提高。孩子會慢慢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打翻碗,掉勺子的現象會慢慢減少,老師也會真正從請我吃飯轉變。
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不可能壹蹴而就。只要各方面努力,孩子就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