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爸爸比媽咪來說,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孩子吃得多,玩得開心。但是當寶寶食量逐漸減少,經常顯得無精打采,身體虛弱的時候,就壹定要註意了。壹旦孩子食欲降低,攝入的營養也隨之減少,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所以,在專業營養師的幫助下,讓爸爸比媽咪更了解寶寶食欲不振的因素。
充足的營養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萬芳醫院營養室的營養師丁巧玲說,雖然童年沒有嬰兒期長得快,但這是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如果孩子長期營養攝入不均衡,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註意力不集中、抵抗力差,進壹步影響學習註意力,還可能導致情緒不穩定。
探究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很多。爸爸壹定要學會辨別原因,幫助孩子改善狀況。營養師丁巧玲整理了以下可能導致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供家長參考。
病理因素
營養學家丁巧玲指出,孩子生病時,食欲會明顯下降,如發燒、口腔潰瘍、腸胃炎、腹部脹氣等。如果突然吃不下飯,可以先問問孩子有沒有不適癥狀。因為寶寶還不會表達,所以我們可以觀察他的活躍度是否在下降。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立即帶孩子去看醫生。
作息不規律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把孩子托付給保姆或者長輩照顧。有時候長輩希望孩子睡眠充足,導致孩子起床時間不規律,導致晚上睡不著覺,作息紊亂,吃飯時間不規律,生理時鐘紊亂,食欲受損,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所以要讓孩子的生活和休息保持規律的狀態。
不良飲食習慣
除了上面提到的作息不規律,吃飯時間不固定,兩餐間隔太近。如果孩子在正餐中間吃了太多的零食和甜點,尤其是太甜或太油的,很可能會影響他們對晚餐的食欲,使他們在非用餐時間總是很餓。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營養攝入不平衡,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
運動太多或太少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家裏,從事靜態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體熱消耗低,勢必難以感到饑餓。相反,如果過度運動,尤其是飯前劇烈運動或遊戲,過度疲勞也可能影響孩子的食欲。
室溫太高了
面對冬天的到來,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會冷,非常強烈地打開室內暖氣。但當室溫過高時,可能會降低孩子的食欲,建議家長將室溫設定在24 ~ 26℃左右。
環境影響心情。
營養學家丁巧玲解釋說,孩子的食欲其實與情緒狀態密切相關。如果孩子心情不好,用餐氛圍不好,可能會導致孩子食欲下降,不想吃飯。另外,如果讓孩子邊吃邊玩,或者邊吃邊看電視,會因為分神而影響飯量。
強迫孩子吃東西
很多爸爸和媽媽相比,看到孩子吃的少或者挑食,拒絕吃某些食物。因為擔心營養攝入不均,他們不耐煩,強迫孩子吞下面前的食物,甚至訓斥孩子。但這種方式容易產生相反的效果,導致孩子的反彈更大,甚至會對吃東西感到厭惡,失去吃東西的欲望。其實只要調整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比例,或者摻入其他喜歡的食材,讓孩子有時間慢慢接受惡心的食物,就不會有不良影響。營養學家丁巧玲強調,兒童的食量因人而異,往往受到其他狀態的影響。只要它們的活動保持正常,就沒必要太擔心它們的食量小。
飯菜千篇壹律,外觀單調。
孩子們對明亮的物品更感興趣。如果爸爸準備的食物總是單調或者菜單壹成不變,不僅大人,孩子也會厭倦。因此,建議家長註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根據季節盡量使用時令食材,增加食物多樣性。另外,要加適量的鹽調味,否則食物太清淡無味,可能會導致孩子食欲不振,吃幾口就不想再吃了。
孩子對營養學了解多少?
幼兒期所需的營養會因年齡、性別、活動等而異。這壹時期,孩子的生長發育非常迅速,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因此,均衡攝入六種食物非常重要。父母應該在晚餐中平均分配所需的熱量。孩子胃容量不大,可以在正餐中間給1 ~ 2次零食,補充營養和熱量。但是,零食不是零食,是小餐。65,438+0以上的寶寶可以逐漸吃和成人壹樣的食物(全谷物、豆類、魚類、蛋類、低脂乳制品、油脂和堅果、蔬菜和水果),每壹類的分量都要調整。根據DRIs,大小活動的寶寶在1。4 ~ 6歲男孩為1550 ~ 1800卡路裏,女孩為1400 ~ 1650卡路裏。
善用妙招,促進孩子食欲。如何改善孩子食欲不振?營養師丁巧玲分享以下小技巧,幫助父母輕松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1:給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
孩子要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否則起床睡覺會延遲,早餐和中餐時間過近,造成惡性循環,影響進食。
小貼士2:晚餐前不要吃零食和甜點。
飯前吃零食往往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家長不要用壹口飯換壹顆糖。零食要安排在飯前兩小時,選擇時令果蔬、牛奶、豆漿、豆花、樹根等作為孩子的零食。營養師丁巧玲提醒,孩子2歲前不要喝低脂或脫脂牛奶。
技巧三:增加食材種類。
不管孩子是吃膩了還是挑食了,家長都可以通過改變烹飪方式讓孩子吃討厭的東西。例如,如果孩子們不吃雞蛋,他們會用雞蛋做布丁或蛋糕。討厭青菜,放春卷和餃子裏。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食物的顏色和形狀上做壹些改變,比如南瓜飯、三文魚飯團,這些都是孩子們喜歡的菜肴。
秘訣4:使用可愛的餐具。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壹種氛圍。當環境變得有吸引力時,他們的食欲自然會增加。家長可以準備可愛的或者孩子喜歡的餐具,同時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吃飯。不要怕孩子弄臟。讓他們自己做,會提高他們吃飯的興趣。
技巧五:每天適當的活動。
應該讓孩子每天做適當的活動,比如在戶外玩耍,曬太陽。不要總是呆在家裏搞靜態活動。運動不僅能刺激食欲,還有助於身體發育。
秘訣六:營造舒適的用餐環境。
環境太吵,容易分散孩子的註意力。因此,用餐時應減少大人的談話音量,盡量避免其他孩子的嬉鬧聲,同時保持舒適的室溫和良好的通風,避免環境悶熱。
技巧7:父母以身作則。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模仿父母。在孩子開始學習吃飯的時候,家長要帶頭養成全家人規律用餐的習慣,享受壹起吃飯的快樂,盡量不挑食,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吃零食。也可以在家長和孩子壹起讀書的時候,用故事或者繪本來了解食物,或者邀請孩子壹起準備食物,增強孩子的興趣。
兒童生長發育的判別方法
如果家長想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可以參考《新兒童生長曲線》。兒童的生長曲線是根據我國嬰兒平均身高、體重、頭圍的參考值。新的增長曲線有五條線,分別是3%、15%、50%、85%、97%。嬰兒的生長曲線落在3%-97%之間,屬於正常範圍。如果孩子跌破3%,家長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寶寶的成長是持續的,雖然是在低百分位線上,但只要穩定成長就好。壹旦孩子短期生長曲線的幅度大於兩條曲線(如50% → 97%或97% → 50%),就要請醫生做評估。
開胃食譜擺在桌上!在排除病理因素,讓孩子回歸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環境後,對於壹些食欲不好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他們的食欲?營養師丁巧玲說,有些家長讓寶寶吃泥巴食物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寶寶對吃東西產生厭煩和排斥。這時可以根據寶寶的咀嚼能力來調整食物的質地,可以準備軟而有顆粒的食物,如軟米飯、胡蘿蔔丁等。此外,在菜肴中加入酸甜果蔬,如西紅柿、蘋果、菠蘿、芒果等食材,可以達到開胃的效果。此外,還可以搭配顏色鮮艷的食材,增加孩子的視覺體驗,如甜椒、紫薯等。
食譜1:番茄蘋果醬面條
材料:絞肉150克,2個西紅柿,1/4個蘋果,1/3個洋蔥,2瓣大蒜,5個蘑菇,高湯或水。
做事的方式
1.將蘋果和1.5番茄打成糊狀,剩下的壹半番茄、蘑菇和洋蔥切丁備用,大蒜切末。如果是咀嚼功能不好的寶寶,請把肉磨兩次。2.鍋內加入適量植物油,放入蒜末和洋蔥翻炒至洋蔥半透明,放入香菇翻炒。3.將肉末放入鍋中翻炒至肉末變色。4.加入番茄蘋果泥和番茄丁,攪拌均勻,加入適量高湯或水煮,最後加鹽調味。5.自制的番茄醬澆在白米飯或面條上,就成了開胃的壹餐。
食譜2:小鮭魚飯團
材料:3/4碗白米飯、半片三文魚、適量鹽、3朵小西蘭花、1/3粒玉米。
1.將三文魚、西蘭花和玉米蒸熟。2.將三文魚棘挑碎,西蘭花切成粉,取玉米或切成粉,鹽和大米攪拌均勻。3.攪拌好的三文魚飯被揉成圓形或三角形。
食譜3:香蕉燕麥軟餅幹
材料:香蕉100克,即食燕麥40克,堅果適量。
做事的方式
1.烤箱預熱175度10分鐘。2.烤箱預熱時,將香蕉和燕麥混合均勻,然後加入堅果,攪拌均勻。3.將烤紙鋪在烤盤上。將攪拌好的香蕉燕麥挖成小球,放在烘焙紙上稍微壓扁(可以用飯勺或刮刀,避免碰到手)。4.將烤盤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烘烤20分鐘左右(烘烤時間視烤箱不同和喜歡的口味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