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1斤面粉放多少石膏和水?

1斤面粉放多少石膏和水?

面粉、水、色拉油、鹽、堿和石膏的比例

70%:25%:4.5%:0.1%:0.1%:0.3%

拉面的技術在中國是壹絕。拉面的制作在中國流傳已久。明代程曾撰《傅氏面譜》曰:“傅氏面譜天下第壹,其制法來自魯東。美如雪甜脆,壹勺入口即化。”由此可見,拉面的制作久負盛名,技術也是世界壹流的。

拉面的制作在選材、和面、面條、長條等方面,巧妙地利用了食材的物理性質,即面筋蛋白的延展性和彈性。

第壹,選材

壹般應選擇新鮮的高筋面粉,而不是被蟲蛀、被老鼠咬過、發黴的汙染面粉,因為這類面粉不僅不符合衛生標準,而且含有蛋白質分子,蛋白質分子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由於汙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強),使蛋白質無法與水結合形成面筋,從而大大減少面筋的生成。只有蛋白質含量高的新鮮高筋面粉(壹般是精制面粉或專用面粉)才能保證拉面成功的前提。

第二,和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礎和關鍵。首先要註意的是水的溫度,壹般冬天需要溫水,其他季節需要冷水。由於面團的溫度容易受到自然氣溫的影響,所以利用不同的水溫使混合面團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0℃,因為此時面粉中蛋白質的吸水率最高,可達150%,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質量最好,即延展性和彈性最好,最適合拉伸。如果溫度低於30℃,蛋白質的吸水率和質量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當溫度超過30℃時,也會減少面筋的生成。當溫度達到60℃時,會引起蛋白質變性,失去性質。壹些有經驗的拉面師傅在滑條的時候,冬天要用熱水蘸,夏天要用冷水蘸,就是為了讓面團保持在最合適的拉伸範圍。

其次,揉面團時要加入適量的鹽和堿,因為它們能提高面團中面筋的產生率和質量。比如適量的鹽,即氯化鈉分子,可以減少面團中蛋白質分子之間的距離,增加密度,特別是作為面筋蛋白之壹的醇溶蛋白的粘度,從而提高面筋的生成和品質。

傳統上,面粉中摻有“蓬松灰”,而面粉則是“洗三次,灰三次,揉九九八十壹次”。灰燼其實是堿,但不是普通的堿。它是壹種堿性物質,俗稱彭灰,由戈壁灘的草烘烤而成。將其添加到面條中,不僅使面條具有特殊的風味,而且使面條光滑,黃色和結實。近年來,它已被專用和面劑所取代,和面技巧仍然是最重要的。

第三,面條

糊化,即把混合好的面團放置壹段時間(冬天壹般不少於30分鐘,夏天稍短),也是為了促進面筋的生成。放置還可以使尚未充分吸水的蛋白質有充分的吸水時間,從而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第四,滑倒

將烤好的面團放在面板上,揉成圓形長條,然後雙手握住長條兩端,舉起來在案板上用力拍打。長條拉伸後,兩端對折,兩端不停地拍打,這樣的目的是調整面團中面筋蛋白的排列順序,使無序的蛋白質分子排成長鏈,業內稱之為金順。

五、脫離文章

把滑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把面條撒在上面(防止面條粘),雙手握住兩端,加速用雙臂均勻向外拉,然後對折,同時放在壹只手的手指裏(壹般用左手),另壹只手的中指向下勾到另壹端,掌心向上使面條形成絞索,同時雙手向兩邊拉。面條拉直後,將右手勾住的壹端套在左手的手指上,繼續用右手勾住另壹端。拉的時候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以此類推,每折壹次就叫壹次扣。拉是壹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新手很難掌握要領。同樣的面團,在經驗豐富的老廚師手裏,不僅速度快(壹般只需要壹分鐘左右),而且面條粗細均勻,不碎,新手很難做到。壹般壹般細條7粒,壹窩絲9粒,龍須面可以達到11粒。條薄如絲,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