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穴位編碼-風池穴

穴位編碼-風池穴

《內經》論風:“風能治百病”,風池是“治風”的重要穴位。

風池最早出現在《靈樞熱》壹章,其日:“所謂五十九刺,...所有十種痛苦。.....,每六荒。.....、鳳池二、天竺二。”

池,孔安國日:“水切池”,又日:“風”為陽邪,其性輕佻,頭頂高而顛簸,但風可達:此穴似“池”於頭後兩側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易為感冒積聚,感冒侵襲,故為治療感冒的重要穴位,故名日風池。別名是“熱屋”。

風池穴

位置:風池穴在項部,枕骨下,偶有風府,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快速取穴:坐直,後顱骨下兩大筋外緣陷窩,與耳垂平齊的點為風池穴。

歸經:足少陽膽經

地形學

皮膚的皮下組織在斜方肌和乳突肌之間,頭夾肌在頭半棘肌、頭後直肌和頭斜肌之間。

風池穴位於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附著部之間的凹陷處,有枕動、靜脈分支;枕小神經有分支,深部是延髓,必須嚴格控制針刺的深度和角度。黃建華等人認為風池穴深部有枕動、靜脈的分支,內側中部為延髓,不可深刺延髓,否則會引起內出血而死亡。臨床上應用風池穴的針刺方向有很多,如對側眼球、對側眼角、鼻尖、同側口角、咽喉、橫突等。大部分醫生認為穿透鼻尖、同側口角、咽喉、橫突比較安全。

不同的針灸方向

1.向鼻尖斜刺

可用於治療頭痛、中風、感冒、頸痛、頭暈、發熱、鼻竇炎等外感疾病。

針刺鼻尖可增加宣肺解表、通鼻竅、祛風散寒的功效,尤其對於風寒表證,效果更為明顯。

針刺鼻尖風池穴可調節椎動脈和椎靜脈的神經分支,緩解或解除椎-基底動脈痙攣,進壹步改善椎-基底動脈的血供。

2.在對面眼球的方向

根據臨床經驗,穿刺對側眼球治療頭痛,調節椎動脈功能,改善血管異常運動;

3.在同側眼球的方向

針刺風池穴後,針尖指向同側眼球,可治療眩暈、枕大神經痛、頸椎病、中風偏癱、眼病。

4.到喉嚨

針刺風池穴可改善椎動脈供血,治療假性球麻痹。假性延髓麻痹的主要臨床特征是吞咽困難、言語障礙、構音障礙等。

石學敏等針刺風池穴治療假性球麻痹。針刺風池穴後,針尖震顫,向喉結方向刺入。小振幅、高頻率的撚轉補法操作1分鐘,以患者感到咽喉麻木、腫脹為佳。

5.風中的刺

風池橫刺透風室,常用於發熱、鼻塞、頭強痛等外感癥狀,可治療頸椎病、耳鳴等癥。

療法

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位,陽萎脈和陽橋脈也在風池穴交匯。

中醫講“經絡通,主治達”,應用風池穴可以治療的範圍很廣。

包括頭部和身體相關的疼痛,如頸椎病、頭痛、落枕、三叉神經痛、枕神經痛、肩周炎和腰痛;

鼻炎、近視、視神經萎縮、耳聾、斜視、牙痛、青光眼、上瞼下垂、鼻竇炎、結膜炎、視神經炎等五官疾病;

以及頭暈、面癱、失眠、假性球麻痹、高血壓、面肌痙攣、血管性癡呆、神經衰弱等疾病。

現代研究

1,頭疼

2、枕神經痛

臨床上,運用不同的刺激手法和適當的穴位配合治療多種疾病,風池穴可以取得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