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神經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問題呢?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都會覺得手腳好像特別怕冷,特別是女性,即使是在暖氣很足的寫字樓內,也經常會發現冰涼的手腳很難暖和過來。北京中醫醫院特需病房副主任醫師孔令彪提醒這些壹到冬天就愛手腳冰涼的人,千萬別忽視身體的這種不適,而且在采取熱水泡、按摩等方法時,壹定要得當,否則很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冬天壹些人總感覺手腳冰涼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會不足,身體出現陽虛的表現。另外,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手腳總感覺冰涼。這樣的情況壹般多發生於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常見,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在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身上則很少出現。如果頻率比較高地出現手腳冰涼,那首先就要考慮保暖,特別要註意腿、腳,正如俗話所說“寒從腳下起”,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另外可以適當做些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還可以進行壹些食療,多吃壹些含熱量較高的食品,如牛羊肉、辣椒、蔥、蒜等食品。有些容易手腳冰涼的人習慣熱水泡腳、按摩、揉搓等,這也是增加熱量的有效方法,但下肢有靜脈曲張、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最好慎重用熱水泡腳。因為有這樣疾病的人長時間在溫度較高的水中浸泡,容易造成血管破損、皮膚潰爛,而且很難愈合。另外按摩、揉搓也應適度,以自己感覺舒適或稍有痛感為宜,力量過大可能會損傷肌肉。手腳冰涼可以通過壹些方法自己來緩解,不會有很大痛苦,壹般情況不必到醫院治療,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最好還是請醫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藥物治療。另外,如手腳冰涼並伴隨有四肢疼痛,下肢浮腫,皮膚顏色發暗、發紫、呈褐色等癥狀出現,那就壹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因為這不止是保暖問題,很可能出現下肢血管栓塞等疾病。自虐健身法倒立健身法倒立壹向是歷代僧侶的健身養心之法。醫學家們認為,經常站立者易患內臟下垂、痔瘡及腦供血不足、腰病、腳腫等病癥。適當進行倒立鍛煉,則可對因站立引起的各種病痛起到預防作用。同時,能改善血液循環,使大腦清醒,增強內臟功能,起到松弛肌體的健身效果。倒走健身法倒走從現代體育科學觀點看,有諸多益處,壹是可以預防駝背,尤其是對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倘若常做倒走鍛煉,就可讓腰肌肉保持節律的收緊和松弛,由此獲得改善腰部血液循環、組織新陳代謝、防治功能性腰痛之功效。二是可以增加膝關節的承受力,鍛煉膝部的肌肉和韌帶。三是倒走時要鍛煉方向,掌握平衡,鍛煉主管平衡的小腦,增加與提高身體靈活性及協調功能。赤腳走路健身法古代對赤腳走路的體育療法早有記載,今日還有所謂“足底反射”學說。由於腳底有著與內臟器官相聯系的感區,光著腳走路能使足底肌肉筋膜、韌帶、穴位及神經末梢盡量與地面的沙土、草地以及不平整的卵石面接觸,這樣敏感區受到刺激,將信號傳入相對應的內臟器官及相關的大腦皮層,之後傳到效應器官,從而調節人體全身的各部分功能,最終達到強身保健、康復、防病以及輔助治療的奇效。爬行健身法實踐證明,爬行可使血液循環流暢,身體重量分散到四肢,從而大大減輕腰椎的負擔,若每天有壹定時間進行爬行鍛煉,則對心血管疾病及各種脊椎、腰部病變顯著的癥狀起到治療及健身的功效。雨中走健身法比起晴天步行,雨中走路有特殊的健身功效。其依據是,下雨時能產生大量的負氧離子,它可以讓人倍感心曠神怡,有助於調節神經,消除郁悶。而且,霏霏細雨對面部、肌膚的輕柔按摩,可以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的應變力。倒吊健身法美國矯形學家馬丁,讓病人用雙腳勾在單、雙杠或其它固定的架子上,成倒吊狀態,以此治療腰酸腿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等,將取得滿意療效。人體直立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腰脊椎和下關節都受到壓力,日久便會腰酸腿痛。倒吊會使腰腿、關節得到充分放松,身體壓力消失,故能治病健身。水中跑健身法水中阻力要比地面空氣阻力大12-14倍,水中跑運動量不太劇烈,若能長期堅持水中跑,能大大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糖原分解,防止脂肪過分堆積。對身體瘦弱者還可起到增強食欲,促進消化吸收系統的正常進行,適度增加體重等功效。交替健身法這是壹種新的健身概念和方法:即妳平日是用右手幹活,建議經常用左手去運動,以免讓右側大腦皮層“荒蕪”。“上下交替法”,即日常除堅持上肢活動外,特別要經常活動腳趾,讓腳趾做壹些夾取東西之類的精巧動作,還有如心肺交替鍛煉、冷熱交替鍛煉以及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交替鍛煉等。狂嘯健身法披頭狂嘯是古人流傳的壹種獨特的體內按摩健身法,可調氣、生氣、運氣、養氣、健五臟、安撫情態。狂嘯以在清晨和夜晚為最佳,清晨可吐盡五臟濁氣,臨睡可喊出丹田的內蘊力。餓透健身法俗語道“若想壽,腸須清”。腸中食物積滯易生濁,很多疾病,甚至癌癥均由此引起。餓透,即壹天或兩天不進食,僅飲開水。道家稱之為“避谷”,其實就是饑餓療法。上述健身的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選擇適當方式健身,身體本身有病者,切不可壹壹仿效,最好咨詢醫生後對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