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窩筍怎樣種植又粗又大

窩筍怎樣種植又粗又大

1、栽培季節:萵苣生長期較短,壹般春秋兩季都可栽培。在長江中下遊以栽培春萵筍為主。

春萵筍是在第壹年秋、冬播種,第二年春季收獲,如本地區壹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播種育苗,1l--12月定植,次年4—5月采收。但不宜播種過早,以免在嚴冬前形成嫩莖,越冬時遭受凍害;過遲播種則植株形成肥大的莖部時正值高溫季節,會影響產量和品質。

2、播種育苗主要栽培莖用萵苣(即萵筍),並以春季栽培為主,因此,都行育苗首移栽。苗床應選擇疏樺肥活、排水良好的土地,播種前翻土曬白,施用少量腐熟堆肥或人糞尿,每畝15—20擔,然後耙平。萵苣種子細小,苗床整地要細,土面應細碎平整。

春萵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時天氣已冷涼,土壤溫度適宜,種子發芽容易,不需低溫處理。壹般采用撒播, 每分地苗床用種子1—2兩,可供定植壹畝大田。播種要均勻,然後澆蓋子糞,出苗前保持床土濕潤。播種後7—10天出苗,齊苗後澆糞水二、三次,每次澆水量要充足。冬季天冷,生長緩慢,澆水、施肥可減少,霜凍前要註意防止凍害。年內少施肥。齊苗後壹周,間苗壹次,株間距璃0.5—1寸。

3、整地施足基肥:萵筍為耐肥蔬菜,應選擇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栽培。壹般土地需耕翻二次,深6—7寸,整平耙細後作高畦,每畝施人糞尿40擔或腐熟雜肥、豬糞30—40擔作基肥。秋萵筍在高溫季節栽培,要選擇質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4、定植:春萵筍的苗齡期40—50天,具有4—5片真葉時為定植的適期。過早定植操作不便,且易埋沒菜心影響生長;過遲定植,幼苗大成話比較困難,壹般在苗床中先選取大的幼苗,分次定植。壹般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的應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因品種而不同。早熟品種,適於密植,株行距為5—6寸見方;晚熟品種為8—10寸見方。

5、田間管理:萵筍生長期較長,定植後氣溫低,幼苗生長緩慢,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利用也少。年前的田間管理工作,主要是在定植後澆壹次水,成活後施壹次稀人糞尿,上凍前再施重肥壹次;如果栽植時未施基肥,年內應增施壹、二次人糞尿,每次約30擔。每次施肥前進行中耕,使土壤疏松,以便白天吸收夏多的熱量,利於根系生長。年內應適當控制澆水和施肥,促使植株生長老鍵,提高抗寒能力。開春天暖後應施追肥以促進葉叢生長。當花莖開始膨大時,應當及對供應充足的養分及水分,以利形成肥大而柔嫩的莖部。

此外,對遲熟的加工用品種,在株高1.2尺左右時將頂端摘除,促使嫩莖肥大。

6、病蟲害防治

霜黴病:霜黴病是萵苣的主要病害,春秋二季均會發生,特別在春季雨水多時最易發生,壹般在清明前後葉叢封壟時開始,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噴灑波爾多液(硫酸銅半公斤、生石灰半公斤,水76—100公斤)或65%代森鋅半公斤,加水250公斤,每隔10—14天噴壹次,連續防治二、三次)。

蚜蟲:又名膩蟲,壹般在天幹時易發生。蚜蟲群集葉背,吸取汁液。造成被害植株生長矮小;葉片裉色,斑剝, 卷縮轉黃。防治方法如下:

常用的藥劑有:40%樂果乳劑1000—2000倍液噴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