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有舒筋益氣、和胃消食、疏通經絡、清熱化瘀的作用,肥美的紅蟹湯最為滋補。首先,在老火雞湯中加入蘿蔔燉壹個小時,然後加入紅蟹和胡椒,煮至蟹熟。蘿蔔滲透著雞湯的鮮甜,偶爾透露著辣椒的微辣。所有的成分相輔相成。紅色的蟹膏綿軟厚重,與蘿蔔、辣椒完美搭配,形成富含維生素的秋季潤喉祛風湯。在秋風幹燥的季節,最適合女士們欣賞。這時候壹杯金蟹雕花紅酒,是人生的壹大享受!螃蟹是壹種富含維生素的美味產品,受到人們的青睞。據分析,每100克蟹肉含蛋白質14克,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鈣129毫克,磷145毫克,鐵13毫克,核黃素0.71毫克,A5960國際單位。螃蟹也有壹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強筋壯骨的功效。民間常用它來治療跌打損傷、活血化瘀、筋骨斷裂等疾病。蟹肉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和魚肉高幾倍,核黃素、鈣、磷、鐵、維生素A的含量也很高。然而,好吃的螃蟹並不適合所有人。由於螃蟹性寒,且含有大量蛋白質和高膽固醇,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應禁食或少吃。1,肝炎患者不宜吃螃蟹。由於肝炎患者胃黏膜水腫,膽汁分泌異常,消化功能下降,蟹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難以消化吸收,導致食物容易在腸內滯留腐爛,常引起消化不良、腹脹、惡心嘔吐,甚至出現大量肝細胞壞死,加重病情。2、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螃蟹含膽固醇高(100克蟹肉中235毫克,100克蟹黃中460毫克)。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吃膽固醇高的食物,會導致膽固醇偏高,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發展,所以要少吃或不吃螃蟹(尤其是蟹黃)。3.感冒發燒的人不宜吃螃蟹。感冒的飲食宜清淡,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後容易使感冒難愈或加重病情。4.任何脾胃虛寒的人都不要吃或少吃螃蟹。螃蟹性寒,食用後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另外,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最好不要吃螃蟹,因為吃了容易使舊病復發或加重。若因吃螃蟹引起腹痛腹瀉,可將紫蘇15g、生姜5片煎服,止痛止瀉。5.過敏體質的人應避免吃螃蟹。這類人吃螃蟹後,特定的蟹蛋白通過通透性增加的腸壁進入體內,產生過敏反應和大量組胺,引起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和血管性水腫,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有些還會引起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濕疹、癬、瘡毒等皮膚病的人也要謹慎食用,因為吃螃蟹會使病情加重。6.有膽囊炎、膽結石等膽道疾病的人不宜吃螃蟹(吃螃蟹的好處)。膽囊炎、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多、代謝紊亂有壹定關系。吃螃蟹容易使病情復發或加重。7、孕婦應少吃或不吃螃蟹,因為螃蟹有散血的作用,孕婦食用後容易出現流產等後果。中醫認為,有些水產品具有活血軟堅的作用,食用後會引起早孕出血、流產。如螃蟹,雖然好吃,但其性寒,有活血化瘀之功,所以對孕婦不好。再比如甲魚,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壹道營養豐富的菜。但甲魚性鹹性寒,有很強的活血化瘀作用,所以有壹些流產的弊端。8、老年人不宜多吃螃蟹。由於老年人消化器官“老化”,功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差,吃蟹應以品嘗為主,不宜過量。吃的時候可以蘸姜末醋汁來驅寒。另外,孩子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差,不宜多吃螃蟹。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