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腌漬菜,大部分的人總是會聯想到泡菜類的產品,尤其是外食族上餐廳最喜歡嘗試不同種類的泡菜。其實從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地接觸到的各式酸、甜、鹹、辣、脆的加工蔬果、腌制肉品、腌制水產到蜜餞零食,都算是腌漬菜家族的壹部分。
尤其傳統腌漬菜五花八門的材料、醬料,及國外引進的其他腌漬方式與食材,皆兼具可口與美味,也延續了食品的保存期限,創造出不同的風味及腌漬技巧。
在傳統農業化的社會中常看得到祖先留給我們的有鹽腌、糖腌、醋腌、酒腌、油漬腌、米糠腌、味噌腌及混合腌等多種技巧,及近年來異國通婚的盛行與各家電視劇的誘導介紹,使市場上腌漬菜的種類更加豐富且多變,發展出更多元創意的可能性。
可惜是目前的工業化社會,生活步調加速,大部分的人無法傳承先人的技巧,以致年輕族群無法嘗到美味而逐漸遺忘此精隨。即使有長輩願意傳承,卻也因為無法表達正確的做法或精準的配量而失去原有的風味。
有鑒於此,本書在內容規劃上,首先介紹各種腌漬常用的調味料及器具,再從各種的腌漬技巧與訣竅綜合整理出壹套基本的原則或規範,讓初學者心中有壹個基礎腌漬原則,只要願意動手做壹學就會。
另外也希望讓有基礎的讀者壹看就能與既有的技巧融會貫通,期盼讀者看了本書都會有所收獲,也歡迎各界先進賢達不吝指正,讓更多的人認識傳統腌漬的美與科學的安全實證。讓腌漬菜的做法與技巧能不斷衍生出新的創意,做出自己可掌控,既美味又安全衛生的好產品,分享於家庭親朋好友,永遠永遠傳承於下壹代。
壹、腌漬食品的定義凡蔬菜或果實類經食鹽處理後,其組織細胞因被破壞而軟化及易於滲透,風味因此改善。並因加工條件不同,或加以調味,或利用微生物及酵素作用,呈現具有特殊風味的食品,就叫做腌漬食品。
二、腌漬原理1. 食鹽的滲透作用:原料因食鹽的高滲透壓而脫水,細胞死亡,因此細胞膜失去機能,各種成分可以自由通過細胞膜,也就是說調味成分可以滲透至細胞內,細胞內成分也可滲透至外面。
2. 原料中酵素的分解作用:原料中的各種酵素會因細胞死亡而活動旺盛,隨著自身消化作用的進行而消除生、澀味。
3. 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在適當的溫度及鹽度下,由於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及發酵作用,生成有機酸、酯類、乙醇等芳香成分,使腌漬物具特殊風味。
4. 副材料與調味料的作用:在腌漬時,添加各種副材料,可使原料增加適當脆度,也可使原料軟化,若將副材料調配成調味料,則可使腌漬物有各種特殊風味。
三、腌漬目的食用腌漬食品的主要優點:
1. 具特殊風味,增加食欲。
2. 腌漬物含有比新鮮蔬果更高的維生素B 含量。
3. 含有機酸可調節身體機能,促進胃腸消化吸收。
4. 腌漬物為堿性,可中和人體之pH 值。
5. 腌漬物的纖維質可增強胃腸的蠕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