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生草本,通常具根狀莖。稈直立,高90-180cm。葉鞘厚,長於節間,基部常有橫脈;葉舌膜質,稍三角形,可達15毫米;;葉扁闊,表面粗糙,背面光滑,長30-100cm,寬10-20 mm..圓錐花序大,長30-60厘米,多分枝叢生,開花時擡起,結果時發達;雄穗長0-1.5 mm,兩側有些壓扁,常略帶紫色,常著生於花序下部的旺枝上,與穗柄脫離,但其柄細而弱;穎片退化並消失;外稃先端漸尖或短尖,有5脈,厚紙質;花藥6-9毫米;雌性小穗長1.5-25毫米,外稃芒長1.5-30毫米,內稃和外稃均質,常具3條脈,被外稃緊緊擁抱。雄花中有6枚發育中的雄蕊。穎果為圓柱形,長約65438±00毫米。秋天開花結果。
生物學性質
1.形態特征:
茭白是禾本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株高1.6-2m,葉片5-8片。
高竹筍(8張照片)
葉子由葉子和葉鞘組成。葉片與葉鞘結合處有壹三角形葉枕,稱為“茭白眼”。葉鞘從地面向上壹層壹層相互擁抱,形成假莖。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種。地上莖較短,部分埋在土壤中,大部分分蘗發生在其上。地下莖是匍匐莖,在土壤中越冬。它們頂端的幾個芽在第二年春天萌發出新的植物,新的植物可以產生新的分蘗。因為黑耳菌寄生在茭白中,它的菌絲體是隨著植株的生長而生長的。初夏或秋季抽薹時,主莖和分蘗早的短莖上的花莖組織受到菌絲體代謝產物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節上的分生組織細胞增殖,膨大成嫩肉質莖(菌膽),即食用茭白。
雄茭白指少數植株,抗病性特別強。黑木耳菌絲不能侵入形成茭白,夏秋季花莖拉長。灰茭白是指某些植物過熟或菌絲生長過快,使茭白內部布滿深褐色孢子,導致品質不佳,不能食用。雄株中心抽薹高於雌株,容易識別,宜及時連根拔起,根株不宜留在土中。
2.成長習慣:
茭白分秋季單季茭白和秋季雙季茭白兩種。兩者都是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水草從清明到谷雨分不同墩種植,夏秋水草可分春秋兩季,春季在谷雨前後種植,秋季在立秋前後種植。茭白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發芽階段:春季後3、4月開始發芽,最低氣溫在5℃以上,10-20℃為宜。
(2)分蘗期:4月下旬至8月底,每株可分蘗10-20以上,適宜溫度20-30℃。
(3)妊娠階段:在雙季,6月上旬至6月下旬發生壹次妊娠,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再發生壹次妊娠。單季水螅只有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會懷孕,最適溫度為15-25℃,低於10℃或高於30℃,都不會懷孕。
(4)停滯休眠期:孕後溫度低於15℃時,分蘗和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地上部分在5℃以下死亡,地下部分在土中越冬。
茭白原產於中國和東南亞,但作為蔬菜,只有中國和越南,其中中國是最早的。《禮記》上說“食螺而食湯”。食物是大米,可見茭白的種子在周朝就已經作為食物了。《爾雅》記載:“深菜如草中土菌。今江東甜滑。”據南宋羅援《爾雅義》。“今天中間有細菌,比如小孩子的胳膊,二丫叫植物人。”還說:“領導跟了姜三年多,心如蓮藕,秋如子臂。大的叫第壹種,本草中所謂的舔根的也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生吃。可能有黑點等黑色的縷縷,稱為‘烏玉’。《爾雅》寫於秦漢時期,可見當時除了用英國白瓜子作食物外,已經在用茭白作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