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 是我國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壹,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閑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下面是我精心推薦的臘八節的意義是什麽,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臘八節的意義
(壹)表達祈求豐收吉祥的美好願望
臘八節借“臘祭”之名,表達的卻是農事勞作壹年的人們對來年的壹種美好祝願。從表面來看,人們是用收獲的各種農作物禮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謝神靈賜給他們的農業果實,感謝祖先對他們生產生活的保佑,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事業發達。
(二)展示慶祝農業豐收的喜悅心情
臘八節的標誌性習俗臘八粥,其實是農業豐收成果的壹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 春節 》壹文中所說:“在臘八那天,人家裏,寺觀裏,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壹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壹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幹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幹、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這種集中反映農家糧食豐盛、應有盡有的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的喜人景象,能體現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滿懷喜悅,能表現出人們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內斂而含蓄的,圈子壹般局限在家人之間的其樂融融,但是,臘八節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們通過臘八粥的饋贈與接受,建立了更廣泛的情感聯系。
宋代時,每到臘八這壹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在宮廷,天子、皇後、皇子等都要向宮女侍從、文武大臣賞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糧、幹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用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壹起食用,並且饋贈親朋好友。臘八節借助土地出產的農業成果有力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和諧。
(四)蘊含追求身體健康的養生之道
農事勞作需要健碩的身體,而臘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諸多作用。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被現代醫學所證實。
其實,臘八喝粥,只是壹種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樣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適宜植樹人們就定個 植樹節 的道理壹樣。臘八節時舉國鐘情臘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說是其中壹個重要原因。
(五)開啟新壹年農忙的時間窗口
鬥轉星移,歲月不居,“ 立冬 ”過後,農村就轉入了“冬閑”時期。從立冬到 大寒 之間的兩個多月時間裏是農民養精蓄銳的好時段。因為 小寒 壹過,家家戶戶就要開始為“過年”做準備,同時也開始為新的壹年做準備。
臘八節 傳說
傳說壹
傳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壹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壹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二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說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壹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壹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壹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三
傳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嶽飛的懷念。當年,嶽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嶽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嶽家軍飽餐了壹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嶽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壹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壹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壹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壹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壹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壹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壹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風俗
1、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壹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這壹天喝臘八粥這壹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 故事 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壹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眾專門奔“粥”而來,認為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復壹年,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由此在我國北方地區逐漸形成了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
2、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壹,初壹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壹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壹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3、臘八蒜
壹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壹天賽過壹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華北地區的壹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4、吃冰
臘八前壹天,人們壹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壹年不會肚子疼。
5、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壹,節日食俗。在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6、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面食,流行於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壹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壹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7、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壹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裏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裏流行。
臘八節的意義是什麽相關 文章 :
★ 臘八節的節日意義是什麽
★ 過臘八節有什麽重要的意義
★ 關於臘八節的風俗及寓意
★ 臘八節的意義是什麽
★ 人們過臘八節有什麽重要的意義
★ 臘八節的含義
★ 臘八節的由來含義是什麽
★ 2022臘八節的含義是什麽
★ 臘八節有什麽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