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從五月開始挑戰自己,五月氣溫高,清晨5點半天就亮了,大腦容易從睡眠狀態恢復正常,堅持幾天後,大腦形成條件反射,每天這個時辰準時蘇醒。當然,習慣也不是那麽容易養成,而是壹個習慣代替另壹個習慣,就像我用早起代替賴床習慣。在做早餐這件事上,老公覺得我是三分鐘熱情,堅持不了幾天就會放棄。既然晚餐能堅持做,早餐為什麽不能堅持做呢?!我本人廚藝不錯,中餐,西餐,烘焙都會做,就是缺少“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做早餐,也是克服自己的惰性。
作為職業女性,白天工作,下班回家還要做大量家務,生活節奏是很緊湊的,每天多睡壹會,養精蓄銳,才能更好滴投入工作吧,花心思做早餐,擺盤拍照,難道不嫌累嗎?其實真的不覺得累,反而覺得通過做早餐,挖掘自身潛在的能力,在工作上提高效率,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實現個人的理想。
壹天之中,只有早餐壹家人才會好好坐下來吃,中餐,我和老公在單位食堂吃,兒子在學校食堂吃,晚餐,遇到老公值班或者飯局,兒子20點放學,家裏只有我壹個人,連做晚餐的動力都沒。在家吃早餐,也是壹家人親密無間的表達方式。我本人的工作沒多大挑戰性,按部就班,時間久了難免有點得過且過混日子的現象,做早餐,能有效調動大腦思考,每天想著明天吃什麽?怎麽搭配?是中餐還是西餐?是三明治還是披薩?通常為了節省清晨時間,提高效率,我會在前天晚上把需要的食材準備好,該處理的蔬菜切好,該解凍的拿出來解凍,像粥類,烘焙烤類,需要提前準備好。有時候,利用晚上烤面包時間,我就碼字,或者看小說。
以前我是個愛發牢騷的人,大概在體制內呆久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情不好就拍磚,其實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點才華都用在牢騷滿腹上,讓我無地自容。當意識到這些時,驀然回首,才發現人生大半光陰都虛度了,不想繼續過無趣的生活,我要嘗試改變自己,先從吃喝入手,自己動手做美食,把時間用在學習上,鉆研,摸索,樂此不疲,反而沒時間去發牢騷了。心態的轉變,讓我的內心充盈,強大,堅韌,獨立。尤其是經過這個月的挑戰不重樣早餐,我深有感觸,每天能做好壹件小事,堅持的動力看似是為了孩子,或許更深層次的力量,還是源自對生活的熱愛。
挑戰30天不重樣早餐圓滿收官,但我還會繼續創作,因為愛上做早餐,我變成勤勞的小蜜蜂,成為眾人眼中熱愛生活的人,對我而言,壹點壹滴的改變,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