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即軟莢豌豆,以嫩莢為食用器官。荷蘭豆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是人們非常喜愛的壹種名優高檔蔬菜。利用大棚進行保護地生產荷蘭豆,既能豐富冬春季節的蔬菜品種,又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荷蘭豆喜涼爽氣候,較耐寒,不耐高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16~18℃;幼苗期耐低溫,生育適溫為12~16℃;開花期適溫為15~18℃;莢果成熟期適溫為18~20℃。
荷蘭豆喜較強的光照及較高的土壤和空氣濕度。
利用大棚栽培荷蘭豆主要有二種形式,春早熟栽培和秋延後栽培。
(1)品種選擇 壹般露地品種都適於大棚栽培。長江流域及淮河以南地區可選用臺中11、臺中12、美國小白花、廣州二花荷蘭豆等品種。華北地區大棚栽培可選用晉軟1號、大莢豌豆、溶糖、脆甜軟莢80-11等品種。
(2)栽培季節 春早熟栽培壹般在1月份育苗,2月份定植,苗齡為35~40天;秋延後栽培壹般在7月份育苗或直播,8月份定植,苗齡為20~25天。
(3)育苗 荷蘭豆不耐移栽,應采取護根育苗措施,可利用營養土塊或營養缽、營養紙袋栽培。每塊(缽)播3~4粒種子。營養土塊體積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
春早熟栽培育苗應在溫室或溫床中進行,也可在大棚中再覆蓋小拱棚,夜間蓋草苫育苗。
秋延後栽培育苗在露地條件下進行,但應采取遮陽降溫防雨措施。
冬春育苗在播種後應保持16~18℃的溫度,促進出苗。出苗後保持白天溫度在15~20℃,夜間在5~15℃,高於25℃應及時通風降溫。幼苗長至4~5葉時應進行低溫鍛煉,使其最低溫度在2℃左右,以適應大棚早春環境。夏秋播種育苗者應註意遮陽降溫,尤其在子葉期應防止高溫高濕,防秧苗徒長。
(4)栽培管理 春季早熟栽培:用作大棚春早熟栽培的地塊在冬前應進行深翻凍垡。2月上旬扣棚烤畦,土壤解凍後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均勻撒肥後翻地,整平,做寬1.2米的平畦。
當扣棚後棚內最低氣溫穩定在4℃左右時即可定植,華北區可在2月中旬至2月下旬定植。定植時在1.2米寬的畦內開2溝,溝深12~14厘米,順水栽苗,株距為15~18厘米。
定植後加強保溫,促進緩苗。定植緩苗後保持夜間溫度在5℃以上,白天溫度不超過25℃。進入開花結莢期應保持夜溫在10℃左右,白天溫度以18~20℃為宜。4月中旬後應逐漸加大通風量,保持棚內正常溫度。
定植時澆定植水後,直到顯蕾前壹般不澆水施肥,以中耕劃鋤保墑為主。植株顯蕾後應進行澆水施肥,可畝施復合肥25千克,隨後澆水。以後每隔10~15天澆水施肥1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0千克,並保持土壤濕潤。
荷蘭豆莖蔓柔軟中空,易倒伏,生產上應采取措施,使其直立生長,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架桿與細繩相結合來扶持莖蔓,方法是在畦埂上(每畦兩個畦埂、),每隔1米插壹竹竿或木棍,每個竹竿或木棍上下每隔0.5米纏繞壹道繩,使豆秧互相攀緣生長,用繩在畦兩側扶持穩定。此方法省材、省工、便利、實用。
秋季延後栽培:秋延後栽培荷蘭豆可在7月上中旬直播於大棚,也可在7月中下旬集中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於大棚。
大棚秋延後栽培荷蘭豆播種、育苗及定植方法同春早熟栽培。
秋延後栽培荷蘭豆播種期、育苗期及定植初期,大棚只覆蓋頂部進行遮陽、降溫、防雨;9月中旬後將大棚四周落下,只通天窗,保持適宜的溫度;10月中旬後只在中午適當通風;10月下旬後應加強防寒保溫,可延遲收獲至11月底。
秋延遲荷蘭豆肥水管理參考春大棚有關內容。
荷蘭豆以采食嫩莢為主,壹般在開花後14~16天,莢仍為綠色或開始變為淺綠色時為采收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