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通俗地說,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正常人攝入營養良好的膳食時,肝臟內的脂肪含量僅占其重量的4%~7%。壹旦由於某種原因導致肝臟對脂質的吸收利用失去平衡,則肝內脂肪量增加,脂肪含量超過肝重量(濕重)的5%時,稱為脂肪肝,嚴重時可達到肝重的40%~50%以上。
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可將脂肪肝分為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營養失調性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等。
脂肪肝可能出現的癥狀有:惡心嘔吐;蜘蛛痣(白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擴張形成,形似蜘蛛,故稱蜘蛛痣,多出現在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部位。檢查時用指尖或針壓迫痣的中心,其輻射狀小血管網立即褪色,去除壓力可恢復);肝掌(手掌大小魚際處常發紅,加壓後褪色);內分泌失調,例如男性乳房發育、陽痿,女性閉經或月經過多,體重改變。較少數患者會出現黃疸。
很輕的脂肪肝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易被漏診。有資料報告,約25%以上的患者在臨床上可以沒有癥狀,脂肪肝的臨床癥狀表現與其肝臟脂肪浸潤的程度成正比。若給予治療,肝內過多脂肪被清除後其癥狀可消失。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長期與脂肪肝高危因素有關的人要註意自己的肝臟,防止脂肪肝的發生。
脂肪肝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療藥物,主要治療措施為:
治療原發病,“糾正發病因子”;
飲食治療,糾正營養失衡;
采用藥物降脂、護肝、退黃,防止肝細胞壞死、炎癥及肝纖維化發生和肝功能進壹步惡化;
必要的鍛煉,維持體重;
維持相對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
飲食調節是脂肪肝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壹環。脂肪肝患者的飲食應以高蛋白、適當的脂肪為主,著重維持各種氨基酸的平衡,並及時補充各種維生素。對超過標準體重的患者應限制總熱量的攝入,在飲食調節過程中註意防治高脂血癥,進食含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少的食物,即“低脂飲食”。
此外,脂肪肝患者應控制糖類攝入,不應吃甜食,限制脂肪攝入,少吃魚子、肥肉、動物內臟和蛋黃等高膽固醇食品。
有脂肪肝患者的家庭,食物烹飪應少選用煎、炸、燒等方式,烹飪時應少用油或只用植物油,如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菜油等,以保證低脂肪。多吃各種新鮮綠葉菜,而土豆、芋頭、山藥等含糖較高的食物盡量少吃;不宜使用蔥、姜、蒜、辣椒、胡椒等對肝臟有刺激的調味品。
由於吸煙可導致血液中血清總膽固醇升高,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影響甘油三酯的合成與轉運,導致甘油三酯積聚,產生脂肪肝,因此脂肪肝患者要戒煙。
正常人少量飲酒對健康是有益處的。少量飲酒可促進血液循環,還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但是,酒精主要在肝臟內代謝,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中毒,而且酒精也是脂肪肝的病因之壹,因此,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伴肝功能異常的人,應該忌酒。
絕大多數慢性脂肪肝患者,若能早期治療,均可以阻止脂肪肝的進壹步發展,甚至使其逆轉,達到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