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澳大利亞悉尼貝尼蘭角。
歌劇院規模:悉尼歌劇院整個建築占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
設計師:喬拉什·烏特松
[編輯此段]悉尼歌劇院的外觀和結構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是三組巨大的殼體,矗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寬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座上。第壹組貝殼在地段西側,四對貝殼排成壹串,三對朝北,壹對朝南,裏面是壹個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壹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規模略小,歌劇院在裏面。第三組是他們西南部最小的壹組,由兩對貝殼組成,裏面有壹個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的安排在基地裏。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臺階寬97米。車輛入口和停車場位於大臺階下。
歌劇院分為三部分:歌劇院、音樂廳和貝尼蘭餐廳。歌劇院、音樂廳和休息室並排而立,建在壹個巨大的花崗巖基座上,每個基座由四個高聳的大貝殼屋頂組成。這些“殼”依次排列。前三個蓋著壹個,面向海灣,最後壹個背對海灣而立。看起來像是兩群蓋子顛倒打開的蛤蜊。不同高度的塔尖外殼都塗有白色格子釉。在陽光下從遠處看,它們就像豎立的貝殼和兩艘巨大的白色帆船在藍色的海面上飛行,因此被稱為“帆船屋頂劇院”。殼形尖屋頂由265,438+094塊每塊重65,438+05.3噸的弧形混凝土預制塊組成,由鋼索拉緊,覆蓋654.38+0.05萬塊白色或奶油色瓷磚。
據晚年的設計師說,他的創意其實來源於橙子。是剝了半層皮的橘子給了他靈感。這個創意來源還被雕刻成壹個小模型,放在悉尼歌劇院前,供遊客欣賞這個普通的東西引發的偉大創意。
【編輯此段】歌劇廳、音樂廳、貝尼蘭餐廳。
歌劇廳比音樂廳小,有1547個座位,主要用於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室內陳設新穎、華麗、典雅。為了避免演出時墻壁的倒影,墻壁全部鑲嵌深色膠合板:地板和天花板采用當地的黃楊木和樺木;彈簧椅外面套著壹個光滑的紅色皮套。有了這樣的裝置,演出可以有圓潤的音響效果。舞臺占地440平方米,有轉盤和升降臺。舞臺配有兩塊華麗的法國羊毛窗簾。壹種圖案由紅、黃、粉三種顏色組成,猶如陽光照耀大地,被稱為“太陽簾”;另壹種由深藍色、綠色和棕色組成,像壹彎新月掛在雲上,稱為“月幕”。舞臺燈光有200個回路,由電腦控制。還配有閉路電視,讓舞臺監督對臺上臺下的情況壹目了然。
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大廳,可容納2679人。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音樂、爵士樂等演出。這個音樂廳最特別的是大風琴,它位於音樂廳的前面,由澳大利亞藝術家羅納德·夏普設計建造。它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追蹤器動作器官,由65,438+00,500個空氣導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的建築材料全部采用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洲自己的風格。
兩個小小的傾斜屋頂矗立在外殼的開口旁,形成了壹個大型公共餐廳,名為貝尼蘭餐廳,每晚可容納6000多人。其他各種活動場所位於底座上。劇院設有戲劇廳、電影廳、大展廳、接待廳等大小廳900余個,5排大廳,65間更衣室,圖書館、展廳、演員食堂、咖啡廳、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