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善良
1,是否領導別人,刺激他的意識。
真正的善良是帶領別人,是激發對方的意識。另壹方面,虛偽喜歡用壹個道德標誌來評判別人。
唐事件之所以最近被廣泛討論,其實是關於被性侵的小女孩是否應該重新面對這件事。幾年前,唐將的家人告上法庭,講述了自己被性侵的故事。事情發生多年後,報紙上的壹名記者懷疑女孩的供詞是否屬實。報道中,她自我質疑,將女孩的照片和身份證直接放到網上搜索,引起輿論嘩然。很多人質疑這位女記者的意圖,無論如何,這個受了傷的女孩應該受到保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以道德的名義揭露真相的人是對的。
聖經曾經講過耶穌傳道的故事。壹個男人向耶穌詢問壹個妓女的情況,然後他們要用石頭砸死她。耶穌看見了,就低下頭,默默地說:誰沒有犯過錯誤呢?壹句話驚醒了做夢的人,然後他們把妓女放了。後來妓女非常感謝耶穌,信了。這是壹種真正的慈悲,用自己的心去衡量別人的感受,激發別人自覺的心和自省,這才是最大的善。
心理學:善良
2.妳不想要任何回報嗎?
明末清初哲學家朱柏廬說:“惡,恐被人知,是大惡;做好人,想讓人知道,不是真的好。”真正善良的人不求回報,因為他們是內心慈悲的顯現,也是人性善良光輝的彰顯。
有些人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是有回報感的。這種回報最終會變成壹種爭執和對比,這也是很多關系失衡的原因。壹個學生曾經咨詢過我。他幫助了他的壹個親戚,但他沒想到他的親戚會報答他。最後和他結下了仇人。後來我再和他溝通的時候發現,因為他對親戚的幫助,他總是顯得有些高人壹等,導致對方的不適,這可能是他們關系出現裂痕的根本原因。
心為天,想到地獄,做好事,沒有報償感,心純潔完美。這種純粹和完美,就是最大的真誠和安心。善意的回報之所以虛偽,打折扣,是因為內在動機不純,所以會導致善意的變形。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所以後來走不下去了,其實是因為在得失之爭中,最終失去了親密感和對過去最美好的回憶。
心理學:善良
3.妳在乎別人的自尊嗎?
真正善良的第三個特點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別人,在乎別人的自尊。如果壹個人在飯桌上自己喝湯的時候不小心把湯灑到了桌子上,最好的辦法不是擦桌子,而是假裝沒看見。這是最高的壹種,在乎別人的自尊比強調幹凈更重要。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以愛的名義幹涉別人,這是最讓我們難受的。比如快過年了,很多阿姨奶奶都來關心單身的人有沒有對象。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壹種過度的擔憂。最好的方式是尊重他人選擇的自由,不過度評論和參與他人的事情,這是最高的壹種。
這就是真善美的三個特征:懂得照顧他人的自尊,懂得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只是心安理得地去做,另壹方面,不以道德的名義去評判他人,而是激發他人自覺的內心。妳能達到這三個善良的標準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