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裏脊8兩,澱粉5兩。
輔料;蔥絲,姜絲,香菜,胡羅蔔絲,蒜茸各適量。
調料;糖1.6兩.9度米醋1.6兩.鹽.味.香油.料酒各適量.
制法;1將裏脊切5毫米厚片掛水澱粉糊(水分漿不宜過稀,以粘住為好)
2把以上調料調好碗汁備用.
3將炒鍋放油燒制6成熱,逐片把裏脊放入炒鍋裏炸至金黃色,外焦裏嫩.撈出.
4將炒鍋下底油,放入輔料炒均後,下入炸好的裏脊,迅速地放入調味汁炒均即可
特點;酸甜適口,外焦裏嫩.
另壹種方法:
原料:豬裏脊肉400克,色拉油500-1000克,生粉,低筋面粉適量,炮打粉少許。
調料:番茄醬1-2湯匙與鎮江香醋(或白醋)2-3匙對成稠汁,白糖4-5匙。蔥白,生姜,香菜適量,鹽稍許。
制作方法:
1. 將裏脊片成 厚0。3-0。5厘米的大片,加姜末,鹽稍許,清水適量,略抓,放生粉,炮打粉,低筋面粉抓勻後入色拉油1-2匙,再次抓勻。蔥白,去皮生姜均切寸長細絲, 香菜切寸長段。
2. 鍋坐火上,下色拉油至約七-八成熱時逐片下如拌好漿的裏脊,炸直淡黃色撈出。
3. 油大火燒至9成熱時下入裏脊復炸至金黃撈出。
4. 鍋留底油少許,大火燒至高熱投入蔥姜絲,下入調好的番茄醋汁和白糖迅速劃勻, 下炸好的裏脊肉迅速顛翻均勻起鍋裝盤,灑上香菜即可。
註:鍋包肉制作關鍵在於脆漿糊的配制和最後壹步烹汁,此菜與其它同類菜的最大區別是其結束工序采用幹烹技法而非掛漿,因而能夠長時間保持酥脆。酸甜汁在高熱的油鍋中迅速霧化,並在顛翻過程中均勻著味。當然這也提高了對竈火旺烈的要求。很多東北廚師在做此菜時不加番茄醬,只用香醋與糖調汁,成品呈金黃色,優點是進壹步降低漿汁厚度從而更好地保持其口感。
生粉和低筋面粉的比例可以試1∶1, 1∶2,甚至1 ∶3,與水比例的標準是脆漿恰好掛得住肉,又不至於幹得把“肉片們”粘在壹起很難分開, 炸好的肉每片都有厚約2-3毫米的脆漿殼。炮打粉從1-2 teaspoon(400克肉)試起,標準是令炸好的肉松脆又沒有堿味。其實多數中餐廚師是不會把原料精確量化的,更多是憑經驗和感覺,何況百人百味,我的標準不壹定就適合妳的口味。所以,操起家夥只管幹吧!
鍋包肉的做法
這個東西基本是個溜的做法,所以很簡單。
先要準備肉片,如果比較講究可以用裏脊,否則壹般的後臀尖啥的就行。可以稍微有點肥的。肉切的厚度跟妳外面吃的差不多就行。要是妳切的厚可以用刀背稍微拍拍松,薄的話這工序就省了。
放鹽、料酒把肉餵壹下。用澱粉(最好是土豆澱粉)調成糨糊,壹定是要調成能掛在肉上的。
鍋裏放油,燒壹下,冒冒煙,然後將餵好的肉片在那澱粉碗裏沾壹下,讓肉片兩面都沾上澱粉,然後下鍋炸。(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糊壹定別掛多了,只要兩面沾上些就足夠了。多了可就成肉夾饃了!)
記得,肉片要壹片片地掛糊,下鍋,下去後要馬上打散,否則會沾在壹起。
這時候油不能太熱,關小些火,目的是要把肉炸熟。
如何知道熟不熟呢?如果妳不怕燙可以嘗嘗。要是怕燙就找個長點的筷子戳壹下,看能不能戳透,很容易就戳透說明肉熟了,可以出鍋了。
把肉撈出來後,就可以準備汁了。
汁有兩種,壹種是甜酸口,主要原料是米醋、白糖、壹點鹽和胡椒粉以及味精。把這些調料放小碗裏弄點水攪拌均勻,嘗嘗味道差不多了就行(突出甜酸口)。為了好看可以在調好的汁裏加1、2滴醬油。記得,水壹定要少!壹種是鹹口,就是放醬油、鹽和胡椒粉以及味精(註意醬油別太多了啊)
調好了汁,再切些蒜片和蔥絲備用。
繼續燒那油鍋,把油燒的7成熱,把剛才炸好的肉片全倒進去回壹下鍋。這次的目的是上色,所以火可以大些,油可以熱些。不過註意觀察,省得肉糊了。
炸好了肉,找另壹鍋坐火上,放油,燒熱後放入蒜片、蔥絲嗆鍋,把炸好的肉片倒進去,翻炒幾下,下調好的汁。
如果妳的汁調的剛好,烹壹下後很快會被肉片吸收掉,不會有太多富裕。如果發現還有壹堆湯,也別急。先把肉片盛出來。把剩下的汁開壹下,然後放些水澱粉勾芡,再澆在肉片上。因為肉是熟的,所以這個過程很快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