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5大危害
1、中風
據不完全統計,中風病患者中有90%以上都有頸椎病,可怕的是很多人都不註意,到中風後才發現是頸椎病誘發了腦部神經壓迫導致了中風。
2、猝倒
要是由於椎動脈壓迫所以引起,由於對頸椎健康的不重視很多患者被誤診為神經性偏頭疼,時間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嚴重的患者將導致腦淤血和突然猝倒。
3、腦梗塞、腦萎縮
很多頸椎病患者因椎動脈痙攣、栓塞、而誘發為腦梗塞、腦萎縮等疾病。
4、癱瘓
有很多頸椎病患者對頸椎病的認識不足,不重視,由於得不到及時治療,頸椎病變造成脊髓、神經等的刺激與壓迫就很容易導致單側或雙側上肢癱瘓或大小便失禁。
5、經常性耳鳴甚至耳聾
很多頸椎病患者由於脊椎受壓,頸椎的交感神經末梢受損,導致供血不足,最後導致為經常性耳鳴甚至耳聾的嚴重後果。
所以做好預防工作十分重要,下面就介紹壹穴壹方,再加三個動作,巧治頸椎病,趕走病痛!
壹個穴位專門對付頸椎病
頸椎病疼痛難忍?壹穴壹方,再加三個動作,巧治頸椎病,趕走病痛!
仔細看看這幅圖,首先讓妳右邊的手背朝上,看到了嗎,在食指和中指的中間,往外是手指縫,往裏是兩股筋。
順著手指縫朝向兩股筋的方向,用妳左手的大拇指,按住兩股筋中間的凹槽往前推,壹直推到推不動的時候,有壹個生理凹陷,上面是連著的,下面是分開的,這就是主管我們頸椎的穴位,用力按它就是!
按起來酸酸的,當然左手也是同樣道理……以此類推,在中指和無名指的同樣位置是主管胸椎的穴位,在無名指和小指的同樣位置是主管腰椎的穴位。
原理: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裏是這麽說的: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間,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隔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意思是說:大腸經起於食指的橈側端的商陽穴,沿著食指橈側上緣和第壹、第二掌骨間的合谷穴,向上進入兩筋之間的凹陷處,沿著前臂橈側上緣,至肘部外側,經上臂外側前緣,經肩,走肩峰前緣,轉向項部,至第七椎棘突下的大椎穴,與諸陽脈會合,再向前下進入缺盆部(鎖骨上窩),下行絡於肺,穿過膈肌,屬於大腸。分支:從鎖骨上窩上行,經頸旁,穿過面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旁,左脈向右,右脈向左,左右兩脈交於人中穴,爾後分別夾行鼻孔兩側,止於鼻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
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的棘突凹陷裏,也就是說,由於這條經絡是從食指經過頸椎通向人中的,所以妳按這個神奇穴位就能遙控處理那邊的頸椎問題!
壹個偏方,巧治頸椎病
國醫大師熊繼柏,在遵循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可以結合壹些專病專方,並且說了壹個他自己治療頸椎病的方子,叫做葛根姜黃散。
這個方子的組成特別的簡單:葛根30g,片姜黃15g,威靈仙15g。這麽簡單的幾味藥到底有什麽樣的作用呢?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幹燥根。這味藥味甘、辛,性涼,歸脾、胃經,具有很好的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等病癥。
姜黃,是姜科植物姜黃的幹燥根莖。味辛、苦,性溫,歸脾、肝經,具有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胸脅剌痛、閉經、癓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等病癥。
威靈仙,是毛茛科植物威靈仙、棉團鐵線蓮(山蓼)或東北鐵線蓮(黑薇)的幹燥根及根莖。味辛、鹹,性溫,歸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等病癥。
這個方子當中葛根用到了30g,也許壹些人要奇怪了,為什麽在葛根的功效裏面沒有提到緩解肌肉痙攣的作用,卻在它的應用上有提到呢?《傷寒論》中講到治療“治大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的時候,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了葛根,除了利用葛根發汗解肌退熱的作用外,葛根對於緩解肌肉痙攣也有很好的效果,在《傷寒論》治療痙證中的剛痙出現的“項背強直”用葛根湯來治療也說明了這壹點。
除此之外,葛根還有壹定的通經活絡的作用,多數頸椎病都與感染風寒阻滯氣血經絡相關,《神農本草經疏》記載:葛根“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故主諸痹” 。可見此處大量使用葛根意在解肌疏風通絡。
姜黃,有很強的活血作用,因此稱為“破血”之藥,既可以破血行瘀,又可以疏通經絡而止痛。除了這個作用以外,姜黃本來就是治療“漏肩風”的要藥,《證治要訣》記載:“片子姜黃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對於頸椎病引起的肩臂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最後,這個方子還有用到威靈仙,《神農本草經疏》記載:“主諸風,而為風藥之宜導善走者也。”具有很好的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效果。可以和葛根壹起使用以增強祛風除濕的作用,還可以增強姜黃的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熊繼柏的這個方子對於治療頸椎病既可以作為基礎方,又可以作為獨立的方子,要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以加減化裁,應當是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三個動作改善血液循環
第壹個動作:拍後背
用我們的手朝對側的後背拍打,妳拍打後會覺得這個地方放松了,肩部的肌肉放松了、血液循環改善了,對頸椎就會有幫助。
有很多人年紀大了,手夠不著,根本打不到,打頸子上去了,這個沒關系。
妳如果沒有辦法這樣敲打的話,妳就從前面,前面沒有後面的效果好,但是總比不打好。
第二個動作:踮腳
下面就是對頸椎有好處的另壹個方式——踮腳。因為我們這背後這壹條太陽經,從頭頂到腳底,它都是太陽經通過的地方。我們伸展太陽經最簡單的方法。
先踮起腳尖,如果腳尖踮得很平穩了以後,挺腰、擡頭、仰頭、用勁。這樣壹個動作做下來以後,整個背部受到了拉伸,包括妳的頸。
這是循序漸進的,先把腳尖踮好,然後再考慮到仰頭,仰到壹定程度的時候,這個肩膀就很放松了,逐漸地在家裏練,先練踮腳。
壹定要做到循序漸進。實在是做不了仰頭,妳就光踮腳就可以了,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做得很好了,踮腳、仰頭,同時保持壹段時間。
如果再做得很好了,可以擡起來,擡壹段時間,然後再平,這樣的話,時間久了,對頸椎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兩個簡單的小動作可以保護頸椎,再給大家介紹壹個睡前動作。
第三個動作:滾壹滾,滾出健康——滾背
晚上睡覺前堅持滾背,可提升陽氣,疏通督脈和膀胱經,修復受損的頸椎。
方法:躺在地上妳把雙膝摟在自己的懷裏,頭盡量勾著膝蓋。就像壹個軲轆壹樣,滾過去滾過來,滾36次。滾的時候呢,舌頂上腭,頭盡量勾著,人就蜷在那兒就像個圓軲轆壹樣。
那什麽在著地呢?脊椎在著地。妳人這麽蜷過來之後,整個人就是脊椎在著地,滾過來滾過去,專門通妳的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