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該怎麽補
壹 最近,對中醫的壹些爭論我也聽到了。我認為中醫的問題很簡單,看治病是否有效就行了。看什麽?看療效啊。中醫縱橫數千年,治病萬萬千,到了今天,如果還有人問:“中醫能治病嗎?”這個問題相當於:“米飯能充饑嗎?” 如果稻田裏出現害蟲,中醫的解決思路是:保持生態平衡,讓青蛙吃掉蟲子。批判中醫的人說,妳那種方法太原始、太落後,沒有實驗數據,不科學!要科學殺蟲,必用殺蟲劑,壹瓶下去,保證壹掃而光!用過之後,果真如此。不但害蟲滅絕,而且稻田裏的龜、蛇、鱔魚、麻雀、青蛙也都統統絕跡,稻田裏的生態平衡被破壞掉了。在我看來,用天然的方法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 人體有著強大的、完善的自我調節能力,這是人類歷經漫長的進化之後所凝聚的精髓,是任何藥物都代替不了的。不去破壞人體這種本能的、天然的、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能力,是維護健康的最高法則!如果用所謂科學的方法去破壞人體的生態平衡及自我調節能力,那麽,手段越先進,後果就越嚴重!曾經有過人定勝天的日子,將荒山、濕地都改造為農田,結果水土流失,山洪泛濫,沙塵四起,於是,如今又忙著退耕還林。 現在的科學,能解釋的宇宙、自然,只是整體中很小的壹部分。而宇宙萬物,相生相克,相依***存,遵循著天然而完美的規律和法則。人類在多大程度上改造自然,就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懲罰。中醫順應天道,法於自然,從不強行改變什麽。所追求的就是恢復人體原有的平衡狀態,是壹門合乎“道”的大學問。 二 中醫治病,以人為主,以整體為主,先找出人的身體處於什麽狀態,治療的時候就能調整人體的機能,然後讓人體本身的抗病能力來驅除疾病。找出人的身體處於什麽狀態,這叫辨證。中醫是怎麽辨證的呢? 望診時要看病人的氣色,還要知道整體情況。中醫有個有名的“十問歌”:“壹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飲食四問便,五問頭身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這些寒熱、大小便、飲食、睡眠、月經等問題,方方面面都跟整體有關。問清楚了,對病人的全身情況、以往的體質基本了解,辨證確切以後,才能提綱挈領,針對目前最主要的問題下手,次要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醫有個八大綱,叫“陰、陽、表、裏、寒、熱、虛、實”,是以陰、陽作為綱領,把疾病的部位(表、裏),病象的性質(寒、熱),正邪的消長(虛、實)概括在壹起,以判定病證。陽虛的就補陽,陰虛的就補陰,陰陽都虛的就要陰陽雙補。單是某壹方面不足的,幾帖藥下去療效極其明顯。有些人陰陽嚴重不平衡,陰虛陽亢的,那就既要補陰,又要潛陽。 “陰虛陽亢”是壹種錯綜復雜的病,比較難治。有壹次我碰到壹個病人,她是虛實無間啊,冷來怕冷,熱來怕熱,腳上冷得要棉被包牢、塞緊,臉上熱得汗直淌,壹個人身上截然是兩個人的表現,像乞力馬紮羅山壹樣,山下是溫帶,山上是寒帶。中醫上講,這就是上盛下虛。她告訴我,到處求治,其他醫生也吃不準,家裏壽衣都給她做好了,西醫根本沒有辦法治療,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像這樣的病人,就要用中藥給她調理清爽,上亢的部分去掉,下虛的給她補進去。所謂“補其不足,去其有余”。等到兩個月以後,虛實無間的癥狀消除了,就給她開膏方,鞏固壹下。 三 平常我們吃的藥,10多味藥就算多了,算復方了。跟膏方相比,湯藥有時會顯得勢單力薄,力量不夠。冬令時節吃膏方,就是給病人適當地進行調理。膏方能夠抓住人的體質要害,最關鍵的是,重點進補! 膏方為啥要放到冬令吃呢?因為冬天更補得進。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人與大自然都要經過“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夏天出汗時間比較長,補品吃下去,汗壹出,都跑光了。到了冬季毛孔收縮,人體處於壹種封閉狀態。這時候調理,是虛證多的,就可以虛則補之,補充人體的不足。陽亢的可以適當地潛陽,什麽叫潛陽?讓“火”潛進“水”裏去,那火仍在,只是讓水制約著,不讓它上亢,從而達到陽陽平衡,陰平陽秘。中醫非常重視陰平陽秘這四個字,自始至終圍繞這四個字的原則。只要陰陽平衡,身體就好,五陽開泰。 具體說到五臟六腑要怎麽補?先要分清陰虛陽虛,再看具體臟器,心、肝、脾、肺、腎,哪個臟器虛,就對證進補。不管是補肺、補腎、補脾、補肝、補胃,每壹個臟腑都是壹樣的,都要重視陰平陽秘。比如補肺,到底是肺陰虛,還是肺陽虛?補肺陰和補肺陽截然不同,是對立面啦。或者有更復雜的情況,怎麽辦?醫生用藥高明不高明,就在這種地方。 “老慢支”到了後期,肺病及腎,必定發展為腎不納氣。為什麽肺會波及到腎呢?中醫認為肺與腎互為母子關系,肺為氣主,腎為氣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肺氣虛,母病傳子,就會傷腎。所以,肺不好的人腎往往都有問題。腎不納氣啊,講話要氣喘,走路要氣喘,壹活動就要氣喘,這就是腎虛。腎虛多數是腎陽虛,就要補腎陽。 “老慢支”同時還有肺虛,而虛證呢,也會變為壹定的實證。“老慢支”後來痰吐不出來了,大量的痰積聚在肺裏,是壹種實證。 所以給“老慢支”開膏方,要註意上面泄,有痰,要咳痰、滌痰、化痰。腎不納氣,就要補腎。這個膏方,既有清肺的,又有化痰的,又有補腎氣的,補泄兼施,互相制約,互相扶助,全面地考慮到了。這樣看來,跟膏方相比,單味藥是不是有點勢單力薄?再者,在補肺氣的同時,能夠平衡壹下,補壹補肺陰,那麽藥性就可以起到制壓作用。膏方在給臟腑進補的同時,壹定要有適當的制壓。 四 壹個人的休息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必要條件。 來開膏方的人當中,有壹些人的體質是亞健康的,平時說有什麽病也很難講,但是感覺自己年紀不大,就容易產生疲勞,工作疲勞以後難以恢復。實際上這是亞健康,工作壓力比較大,操勞過度,太緊張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工作壓力大是沒有辦法的,大家都在拼命競爭,松口氣,這筆生意可能就不歸妳了,或者這個位子上坐的就是別人了。那麽我就奉勸亞健康的朋友,到了冬天,可以吃膏方調理壹下。亞健康的人很適合吃膏方。還有就是病情變化比較小,或者病情已經緩解了,處於鞏固階段的,這三種情況用膏方效果比較好。 反過來,病情變化比較大、比較快的階段,就不適宜用膏方。病情變化很大時,醫生好比是“官兵捉強盜”。壹會兒捉到東,壹會兒捉到西,用藥要時時調整。而膏方是壹只固定方,顯然就不適宜了。再壹個,中醫強調“中病即止”,比如壹個病人,原來大便不通暢,通過治療大便已經弄通暢了,如果再弄下去,就要腹瀉了。而膏方服用期比較長,壹吃就是壹個季節,顯然也不適合。 還有壹些“富貴病”,往往是沒有遵循科學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的。怎麽講呢?比如說有的人在飲食方面天天大魚大肉,喝起烈性酒來有好幾瓶好喝。實際上造成了身體酸堿不平衡。所以,糖尿病、高血脂、痛風,就會接踵而至。 還有壹些人經濟條件比較好了,就酒吧、舞廳整天熬夜,燈紅酒綠,只愁天亮不愁夜,這是不合乎科學生活方式的,必定使得人體的生物鐘紊亂,造成壹些生物性的不平衡,不平衡就要鬧病。凡是睡眠不好的,失眠的,很容易發生腫瘤,這類病人占了腫瘤發病率中很大的壹個比例。醉生夢死的生活方式,就很容易生這些病。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糾正這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時適當地通過冬季進補,調整這種由於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生理上的不足,防止產生更嚴重的疾病。 剛才講到的壹些過食膏粱厚味,就可以通過壹些膏方,去除多余的部分。因為中醫有兩大原則,補其不足,去其有余。體內過剩的部分,通過膏方,可以去除這些過食所引起的病變。比如說高血脂、血黏度高,還有飲食過多引起的糖尿病,都可以通過膏方來調理。 有些過度肥胖的人,通過壹個冬季的調理,體重也會下降的。這是為什麽呢?肥胖,有的是代謝功能不好引起的,中醫說起來是體內有痰濕了,那就通過藥物來運化脂肪,用膏方去把痰濕運化掉。所以,有些膏方是可以減肥的,而且這種減肥的效果比較鞏固。壹日三餐照常吃,不用管牢嘴巴。靠節食來減肥,這種東西是不可靠的,多吃又會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