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椴樹菇栽培技術

椴樹菇栽培技術

香菇碎木種的平均相對濕度在70%左右較為理想。菇場的土質是最好的沙質土壤,多礫石,能使菇場環境幹凈,菇木不易感染病蟲害。

壹、蘑菇木的準備

1.菇木的選擇適合香菇生長發育的樹種有很多,如粟樹、橡樹、柞樹、樺樹、胡桃楸、榆樹、生榿木等。

作為生產蘑菇所用的樹木,蘑菇可以從78年的幼樹生長到100年以上的老樹,但以15 ~ 30年的樹木最為適宜。10歲以下的小徑木,由於樹皮薄。軟料等因素,雖然出菇早,但菇木容易腐爛,所以生產周期短,生產出來的菇體小而薄。而年齡大的樹出菇晚,但持久性強,能出很多優質菇。但老樹的樹幹直徑普遍較大,不便於管理。所以菇木的直徑為5 ~ 20 cm。

2.及時砍伐選定的樹木,深秋和冬季砍伐更好。此時的樹營養豐富,樹液流動緩慢或停止,樹皮不易剝落。因為砍下的樹的細胞不會馬上死亡,所以不應該馬上接種。它們應該留在原地幾天。在樹木失去壹些水分後,它們可以被剃光並運送到蘑菇農場。在切割和搬運過程中,樹皮必須保持完整,不得脫落。沒有樹皮的木材菌絲體很難定殖,也很難形成原基和蘑菇芽。

3.切割並運輸到蘑菇農場的原木應自然風幹壹段時間。風幹時間的長短應視不同樹種的含水量而定。菇木含水率在35% ~ 45%時接種最適合菌絲生長發育。含水量可以根據蘑菇木橫切面的裂紋來判斷。壹般當細裂紋達到菇木直徑的2/3時,即達到適宜接種的含水量。此時可以將菇木切割成1米左右的木段,菇木的長度要壹致,便於堆放和架設。

二、蘑菇農場的選擇

菇場應選在菇樹資源豐富、運輸管理方便、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菇場最好設置在稀疏的闊葉林下或人工遮蔭棚下,要求四陽六陰,花草折射陽光穿透。太多的陽光使蘑菇木易幹燥脫皮,而太多的陰涼不利於蘑菇的生長。蘑菇農場附近應該有溪流和其他水源,以便進行水管理。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約為70%。菇場的土質是最好的沙質土壤,多礫石,能使菇場環境幹凈,菇木不易感染病蟲害。

第三,疫苗接種

1.接種時間在氣溫5 ~ 20℃的季節,可結合菇木扡插時間、不同樹種、菌齡、生產規模安排接種。溫度約為65438±05℃,是接種的最佳時間。雖然溫度低,細菌慢,但是雜菌汙染的機會很少。

2.接種法制備的蘑菇栽培種有木屑菌種和軟木菌種,所以有兩種接種方法。

(1)木屑接種法前,在菇木上鉆孔,深度1.5 ~ 2 cm,孔徑1.5 cm,行距6 ~ 7 cm,孔距10 cm,呈鋸齒形排列。接種時,取壹撮木屑填入接種孔內,然後將準備好的樹皮蓋在接種孔上,用錘子輕輕敲平。玉米芯也可以做密封蓋。先用錘子把玉米芯敲成四瓣,用錘子把其中壹瓣逐個敲進接種孔。

(2)木栓種子接種法這種方法壹般采用錐臺形的木栓種子和圓柱形的木栓種子,要根據接種孔的大小準備好種子木。接種前,在菇木上打壹個洞,然後將壹塊培養好的軟木菌種放入洞中,用錘子敲平。

第四,堆積木耳

發菌又叫培養菌。產卵的過程是將接種後的菇木按照壹定的格式堆在壹起,使菌絲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快速定殖並擴散到菇木內。產卵時,蘑菇木的堆放方式要因地制宜。

壹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井形適用於地勢平坦、場地濕度大、菇木含水量不足的條件。先在地上鋪上枕木,將嫁接後的蘑菇木堆成井字形約1米高的小堆,在堆的頂部和四周覆蓋樹枝或茅草,用於防曬、保溫、保濕。

2.水平堆菇場濕度適中,通風條件好,可以使用。堆垛時,先將枕木水平放置,然後在枕木上按同壹方向堆垛。堆高約1米,頂部或向陽面用茅草覆蓋。

3.瓦蓋式適用於幹蘑菇農場。先在地上橫放壹根粗枕木,枕木上斜著豎著放4-6棵蘑菇樹,再在蘑菇樹上橫放壹根枕木,再斜著豎著放4-6棵蘑菇樹,以此類推。

除了以上三種擺放方式,還有牌坊、豎木、三角擺放方式,各菇場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五、細菌管理

菇木疊放後,進入菌類生長管理階段。真菌生長管理主要是指如何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控制菇木的環境條件,以促進菇木盡快生長。

1.遮光控溫堆垛前期,堆垛頂部及周邊要用枝葉或茅草覆蓋。在早期接種細菌,溫度較低時,為了保暖,可以用塑料薄膜覆蓋堆體。如果反應器中的溫度超過20℃,應移除薄膜。當天氣進入高溫期時,最好對堆面進行遮陽,而不是搭建棚子,這樣有利於降低菇場的溫度。

2.噴水調節濕度。高溫季節,菇木含水率相應降低,尤其是菇木含水率幹到35%以下,切面出現連通裂縫時,就需要補水。炎熱季節,早晚天氣涼爽時要補充水分。淹水後要及時加強通風,切忌潮濕悶熱,否則不僅雜菌、害蟲大量滋生,菇木也容易發黑腐爛。

3.翻堆菇木的不同位置,不同的溫濕度條件會導致不同的菌類生長效果。為了讓蘑菇木黴菌壹致,壹定要註意翻堆。翻堆就是把蘑菇木的位置上下左右裏外都換壹下。壹般20天左右1次周轉。經常翻堆可以加強通風,抑制雜菌汙染。翻堆時不要損傷蘑菇木的樹皮。

六、站在樹上長蘑菇

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栽培,菇木已達到成熟階段,較細的菇木具備出菇條件(較粗的菇木往往需要兩個夏季才能出菇)。成熟的蘑菇木常散發出強烈的蘑菇味或產生瘤狀突起(蘑菇芽)。完全成熟的蘑菇樹必須在結果期間及時進行管理。

架設的木材是人字形的。四個1.5米高的木段分成兩組,綁成兩個X形。X型木架上放壹根長橫桿,橫桿離地60 ~ 70cm。最後蘑菇木交錯在橫木上。人字菇木要南北方向出料,使其均勻受光。

在蘑菇豎立之前,應該用瀝濾水處理蘑菇。浸泡時間應以蘑菇木在浸泡的地面不冒出氣泡為準(壹般10 ~ 20小時),說明蘑菇木已經吸收了足夠的水分。蘑菇木材在浸泡過程中應小心處理。千萬不要損傷樹皮,浸泡時要求用幹凈的冷水。泡水時,也要防止菇木漂浮,在菇木上鋪木筏,壓重物,使菇木全部沈入水中。

對於沒有浸泡罐等設備的蘑菇養殖場,也可以將蘑菇樹放倒在地上,吸收地面水分促進蘑菇生長。沒有下雨的時候,要連續幾天噴大量的水,直到蘑菇木上長出原基,開始分化。這種方法也能達到促菇的效果。

七、蘑菇管理

蘑菇生產管理期間的技術措施應著重於“溫度、濕度、震動”三個方面。

1.菌絲發育旺盛、生理成熟的菇木,在水中浸泡後會產生大量的蘑菇,促進出菇。結果的適宜溫度範圍為10 ~ 25℃。在此範圍內,溫差約為65438±00℃,有利於子實體的形成。較大的溫差變化可以暫時聚集菇木的營養,將其擰成子實體,然後在高溫下膨脹成小菇營,再使小菇蕾在適合子實體生長的相對恒定的溫度下發育成成蟲所需的蘑菇。

2.濕度香菇栽培出菇階段的濕度包括兩個方面,壹是菇木的含水量,二是空氣濕度。如果出菇期菇木含水量低於35%,無論菌絲發育多麽理想,都不能出菇。第壹年菇木含水率要在40% ~ 50%,第二年要調整到45% ~ 55%。第三年,菇木的含水率指標是菇木的重量接近或略重於新伐材。菇木的含水量在出菇期高於非出菇期。蘑菇越長,含水量越高。另外,當原基分化發育成菇蕾時,菇場的空間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左右。隨著子實體的生長,空間濕度應降低到75%左右。當子實體發育到7 ~ 8分鐘時,空間濕度可降至幹燥狀態。

3.絕木是中國菇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震木主要有兩種方法。第壹種方法是浸泡木材。當蘑菇木在水中浸泡後豎立起來,用錘子敲打蘑菇木的兩端。在水中浸泡後,菇木的氧氣相對減少,菇木裂縫中多余的水分受到沖擊後可以溢出,增加了新鮮氧氣,使破碎的菌絲體茁壯生長,促使大量原基爆發。第二種是淋水嚇木。在沒有浸泡設備的菇場,可以用噴水嚇木的方法來促菇。淋蘑菇壹次,兩頭敲壹次,或者自然下雨的時候敲蘑菇,都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北方冬天下大雪的時候,可以把菇木埋在雪裏,等雪融化浸濕菇木後,把木頭震開,效果也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