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調理“更年期”的好方子,3味藥治愈心煩、潮熱、失眠、盜汗....

調理“更年期”的好方子,3味藥治愈心煩、潮熱、失眠、盜汗....

更年期能算病嗎?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壹個緩慢的生理過渡時期。只是在這個時間段內,會有很多女性身體會發生許多不友好的變化,要重視卻不要害怕,無論發生失眠、焦慮、暴躁、健忘……都是可以調理改善的。

“女子四十九歲(虛歲),任脈虛,太沖脈衰微,天癸枯竭,停止生育。”——《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說,女子49歲的時候“天癸枯竭”,意思就是指腎氣虛弱導致體內雌性激素分泌迅速減少。

腎為五臟之本 ,腎氣衰弱導致年老體衰,但善於保養者,高壽仍可生育,不善於保養者,40歲後會出現燥熱不安、徹夜難眠、甚至狂躁、閉經,這是女性 更年期綜合征 的表現,中醫學上稱為 “臟躁” 。該病名源自《金匱要略》即: “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

(壹)定位在腎

腎虛精虧,進而導致陰虛火旺,是其基本病理。臨床烘熱、面赤、手足心熱、自汗盜汗、頭暈耳鳴、腰酸背痛、月經紊亂、大便幹結等,皆陰虛火旺之癥。

(二)累及四臟

腎虛精虧,則根本動搖,其余四臟皆受其累,只不過在不同病人身上,可能有不同側重而已。

肝:精血同源。肝為乙木,癸屬腎水,故又有乙癸同源之說。腎陰久虧,水不涵木,木少滋榮,則陽亢化風;而肝氣郁滯,久而化火,又下汲腎水而傷陰。臨床心煩易怒,易激動,頭目眩暈,失眠,胸脅苦滿,血壓波動,月經異常,皆陰虛肝旺之癥。

心:腎水匱乏,無以上升,心肝火燔,不肯下降;心腎不交,則怔忡、失眠、心悸諸癥作矣。

肺:腎與肺為金水互生之臟,而從來論者多強調本病與肝脾腎的關系而不及於肺。事實上,不僅本病之無緣無故的哭泣這壹表現屬肺,自汗、盜汗雖多為陰虛火迫,而皮毛為肺所主,又豈能與之無關?

脾:食少、便溏、面目肢體浮腫、多痰、乏力、數欠伸等脾虛癥狀,多繼發於陰損及陽,釜底無薪,火不暖土,亦可見於肝氣橫逆,木賊土虛。

(三)多見兼挾

更年期綜合征最常見的兼挾是肝氣郁滯,其次是瘀血、痰濁,這三種兼挾往往互為因果,如由肝氣郁滯而化火,由氣滯而血瘀;不惟肝木乘土,脾失健運而生痰,肝郁氣滯、津液不行也會導致痰濁產生,而痰濁既會阻遏氣血的運行,又可因久聚化火而為痰熱、痰火等等。

只要三味藥——甘草、小麥、大棗, 就能調好。

用量是多少,下面會介紹

這三味藥是很有來歷的,它是醫聖張仲景留下的壹張千古名方,名叫甘麥大棗湯。根據臨床經驗,此方不僅治婦人臟躁,對男、女、老、少(如小孩夜啼)用之對證都有效。

甘草三兩、小麥壹升、大棗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理療特技火焰掌治病術提示 甘麥大棗湯藥味極簡,是壹張味甘的食療方,方中甘草甘緩和中,小麥養心氣,大棗健脾補中,藥雖三味,心脾並補。

《本草經疏》 論小麥,認為除養心之外,“肝心為子母之臟,子能令母實,故主養肝氣。”

《素問·臟氣法時論》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甘草又能緩肝急,故甘麥大棗湯除補心脾之外還兼治肝。

小麥為肝之谷,而善養心氣;甘草,大棗甘潤生陰,所以滋臟器而止其躁也。

《血證論》:三藥平和,養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達子宮,則臟不燥,而悲傷太息諸。

經驗方壹日劑量為: 炙甘草 9g,淮小麥 30g,大棗 9枚(去核) 以上三味藥雖然很簡單實用,要註意用藥:

甘草、小麥、大棗,雖然僅僅只有三味,卻有著神奇的療效。便秘也有極大的幫助。情緒不穩定,經常有想哭的沖動,或頻頻打呵欠,因腸胃虛弱造成的精神不濟,多飲用此湯都可以改善、對工作壓力造成的情緒改變,也有很好的減壓效果。

1.玉米莖心

即玉米莖去粗皮後白色的髓心,每用1 2尺,切斷,煎水代茶。

2.五倍子、朱砂敷臍

五倍子、朱砂等分研末,蜂蜜調勻,填滿肚臍中,外用膠布固定,3天壹換。

以上兩方對自汗盜汗都有效。

提醒: 非專業人士,請在妳本地專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使用以上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