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良)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別名牛膝、大牛膝、甜牛膝。為莧科多年生草本。主產四川天全、金口河,次產漢源、峨邊、峨嵋、洪雅等縣區。此外,湖南、湖北、雲南、貴州也有栽培。以根入藥,含甾醇類化合物,如杯莧甾酮、異杯莧甾酮、表杯莧甾酮、頭花杯莧甾酮、莧菜甾酮A、莧菜甾酮B等。味甘、微苦,性平。有逐淤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的功能;治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痹痛等。
壹、形態特征
高40—120cm。主根長圓柱形,粗壯,徑粗0.8—1.5cm,表面棕色。莖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葉對生,橢圓形、長橢圓形,長3—13cm,寬1.5—5cm,先端漸窄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密被毛。花小,多數,綠白色,密集成頭狀花序,數個排列成穗狀,頂生或腋生;苞片先端成刺或鉤;苞腋中有花數朵作復傘狀排列,能育花居中,花被片5,幹膜質,不育花在兩側,花被片退化成鉤芒刺;雄蕊5,退化雄蕊5,間隔排列,基部連合。胞果長橢圓形,暗灰色。種子卵形,赤褐色(圖14—21)。
圖14—21 川牛膝形態圖
1.三年生花枝 2.花放大 3.幼苗 4.根;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習性
川牛膝播種後10—15天出苗,剛出土的幼苗僅兩片子葉,呈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30天左右幼苗長出1—3對真葉,這時已具明顯肥大的主根,子葉莖逐漸縮短,真葉莖部逐漸增長。當第三對真葉出現時,子葉開始黃萎脫落,以後植株生長速度加快,到枯苗前苗高可達70cm,有的還會開花結果。第二、三年植株增高較少,主要是萌蘗增多,根的增長加快。根的壽命壹般為3—4年,4年以上的老根就逐漸枯死,又重新長出新根。
年生育周期因地區略有差異:金口河、峨邊、峨嵋4月中、下旬出苗,花期6—7月,果期8—9月,枯苗期11月下旬;天全5月上旬出苗,花期8—9月,果期9—10月,枯苗期11月。種子壽命壹年,隔年種子發芽率很低。種子發芽率高低還與種株年齡有關,壹年生植株種子發芽率最低,植株生長發育也差;以三年生植株種子質量最好。
(二)對氣候環境條件的要求
性喜涼爽、濕潤或較潮濕的氣候。壹般栽培於海拔1200—2400m的高寒山區,以1500—1800m的山區栽培為最好,根的品質、產量均高。四川海拔500m以下地區栽培,植株生長緩慢,顯著矮化,二年生植株高僅17—50cm,根細小,種子不能成熟,植株壽命僅2年。海拔2000m以上地區栽培,生長雖然良好,但是種子不充實。
對地勢的要求以向陽為宜,陽山栽培的主根肥大,質地堅實,產量高。陰山栽培的主根含水分多,產量低。
土壤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好。土質粘重,根細短,且易發生爛根。砂土或砂壤土栽培,則側根和須根多,主根瘦小,質地虛泡,品質差。
三、栽培技術
(壹)整地
9—10月積雪前深耕土地,次年4月上旬再耕壹次,碎細土塊後作高畦,畦寬133cm。土壤排水良好的可以不作畦。壹般是開荒種植,可以少施肥,產量也高。
(二)播種
春播3—4月,秋播9月,以春播為好。播前先將成團的種子盛麻袋中,用棒反復拍打去掉種子上的鉤刺,抖出凈種子。脫粒後再進行發芽率測定和拌種。測定發芽率的方法:隨機取種子100粒或10粒置於手中,搓出種仁觀察,飽滿的能發芽,癟粒、空殼、壞的不能發芽,並計算出發芽率;另壹種方法將種子壹粒粒投入火中,根據有爆裂聲的數字計算出發芽率。根據發芽率高低估算用種量,壹般每畝用種量500—750g。拌種用草木灰加少量人畜糞水濕潤後與種子充分混合。穴播或條播,穴播按穴行距33×45cm開穴,穴要淺、平,施肥後每穴撒拌灰種子壹撮,約有種子10粒左右,不覆土;條播行距33—40cm,也不覆土。
(三)田間管理
出苗後於苗高5—6cm和10cm時,各間苗壹次,每穴定苗2—4株,條播按株距10cm定苗。第壹年要勤除草,中耕除草3—5次。以後每年中耕除草2—3次。每年結合中耕追肥2—3次,第壹、二次每畝施人畜糞水1500—2000kg,或腐熟菜籽油餅50—100kg,第三次施人畜糞水、草木灰,也可以施氮磷鉀復合肥料、尿素等,並培土根部防凍。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白銹病
〔Albugo achyranthis(P.Henn.)Miyabe.〕
6—8月發生,葉背面生白色皰狀病斑,稍隆起,破裂後散出白色粉狀物,為病菌的孢子囊。壹般1—2年生植株發病率高,3年生植株為害較輕。發病初期可噴1∶1∶120波爾多液防治。
2.根結線蟲病
(Meloidogyne sp.)
多發生在低海拔山區,為害根部,形成許多根瘤。防治方法可參見北沙參。
3.大猿葉蟲
(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
5—6月發生,將葉咬成小孔。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敵百蟲1000倍液毒殺。
此外,尚有紅蜘蛛、蠐螬、鼠為害。
(五)留種
選擇海拔1500m左右的地方建立留種區,或進行株選。10月種子成熟呈黑褐色時,應采收3—4年生植株的種子作種。種子呈黃白色、灰白色均未成熟,不宜采收。采收時摘下果穗捏成壹團,懸掛通風處晾幹,於播種前脫粒,也可以晾幹後搓出種子盛麻袋中貯存。
四、采收與加工
播種後3—4年收獲。於10—11月植株枯萎後挖掘根部,去掉泥土、蘆頭和須根,割下側根,使根成單支。紮成小把用微火烘炕或曝曬,半幹時堆積回潤後,再烘或曬至全幹。壹般畝產150—250kg,高產的可達500—6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