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是指頻繁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而形成的習慣,壹般指強烈的興趣。所有的癮君子都伴隨著強烈的心理作用。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安排好孩子的時間。除了學習,我們可以帶孩子出去打籃球,做壹些運動,或者養成壹些好的習慣,看壹些分散註意力的東西。讓孩子知道現階段什麽是最重要的,什麽是不應該做的,讓孩子自己設定目標,讓孩子有學習的緊迫感,主動放棄上網。如果孩子要上網,也要定好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後可以上網半小時。青春期是人生壹個非常好奇的階段,新事物對妳們這些青少年有非常強烈的誘惑去探索和實踐。妳應該和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雖然妳很著急,但是不要打罵孩子。青少年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意識,這個階段正好是青春期,妳要好好溝通。
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心理輔導:孤獨逃避
重慶寸草心心理咨詢認為,青少年網癮問題是很多家長關心卻又無奈解決的問題。下面就來解釋壹下青少年網癮的原因。
壹、心理原因
1.孤獨。
現在大部分中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學校教育傾向於重智力輕道德,重分數輕能力,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到緊張和壓力。在家裏,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他們感到孤獨。從心理上來說,他們最渴望與同齡人交流,以緩解心中的壓力,發泄心中的煩惱、孤獨和痛苦。在網絡上,孩子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喜歡並渴望扮演壹個滿意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的缺點和不足可以通過互聯網上創造的虛擬來彌補。
2.逃跑的手段。
人的壹生總是有起有落,難免會有不如意的事情。如果經歷曲折,青少年有強烈的爭強好勝的欲望,他們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然後,他可能會選擇不與他人交流,包括朋友、老師、學生或家人,轉向壹個全新的環境——網絡。人的真實身份是隱藏的,所以不必遮遮掩掩,暢所欲言。重慶寸草心心理咨詢提醒青少年,網癮形成的原因是青少年把網絡當成了他傾訴和發泄的手段,也是他尋求“理解”和幫助的對象。
3.好奇心的驅使。
青少年有很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新事物有很強的認知和接受能力。現在很多人的最新想法,最近發生的事情,內心深處的消息都是通過網絡傳播的,先占據年輕人的心,再傳播到社會上。所以壹些年輕人,出於好奇,想掌握最新的趨勢,做先知。在好奇心和虛榮心的驅使下,我開始接觸互聯網。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青少年就會網癮。
第二,社會原因
1.教育監管缺失。
壹方面,學校的德育處於兩難境地:很多學校提倡學生以學習為主,德育作為壹種活動來進行,使得德育成為壹種說教,成為壹種負擔。認為好學生的學習就是好的想法,導致忽視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壹方面,社會尤其是網吧視而不見。學校周圍有許多網吧,為學生上網提供了便利條件。還有網吧幫助學生躲避家長、老師和相關部門的追查,提供“便捷”服務,讓學生在網吧過夜,也是青少年網癮的溫床。
2.企業間的競爭。
壹些商家為了利益最大化,推出不健康的網絡遊戲,是電子鴉片,很多青少年網癮由此產生。
第三,網絡本身的吸引力
1.在線聊天。給身心發展中的青少年平等的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2.網絡遊戲。遊戲本身的誘惑是不可抗拒的。網絡遊戲的虛擬領域滿足了孩子們的幻想,比如“成功”、“碩果累累”。
3.網絡小說。我們不排除有壹些確實寫得很好的網絡文學,有新的內容,但網絡上也充斥著突破歷史空間限制、突破倫理道德和現實束縛的所謂小說,旨在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且網絡小說更新容易。先扔出壹塊磚,過幾天再補壹塊玉。這就需要讀者不斷地去遵循。往往不僅僅是孩子遊戲成癮的問題,而是孩子的心理創傷和挫折經歷,以及孩子是否伴有抑郁,與父母的互動等等。所以,重慶寸草心心理咨詢強調,戒除網癮的唯壹方法就是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平等的交流。
天若有情,天就老了,心有寸草少憂!
網癮的治療壹定要戒,但是戒網癮的方法不止壹種,但是很多種類都很復雜。
首先,在我的領域裏,我要討論的是電腦成癮,而不是手機成癮(在某種情況下,壹旦手機沒電,不能及時充電,手機成癮就戛然而止了)。
電腦成癮,包括電腦遊戲;二維系列的動畫和漫畫;小說;電視劇,電影等。
在這裏,我個人感覺後三者(小說、電視劇、電影)也有部分父母或長輩參與,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成癮比青少年嚴重得多。那麽,下面就來探討前兩類問題,即電腦遊戲和二次元系列動畫和漫畫。
第壹,電腦遊戲。
①首先,電腦遊戲有幾大類:RPG(角色扮演)、ACT(動作遊戲)、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AVG(冒險遊戲)、SLG(策略遊戲)、RTS(即時戰略遊戲)、FTG(格鬥遊戲)、STG(射擊遊戲)等現有的遊戲類型。
2.不同類型的遊戲有不同的退出方式和方法。退出所有類型遊戲的方法並不只有壹種。換句話說,遊戲如人生。壹旦進入遊戲的虛擬生活,就想回到社會,就像從壹種生活換到另壹種生活。我覺得現在社會的長輩很難馬上做到。所以,在遊戲中戒除網癮,可以看作是讓孩子從生活的壹個世界切換到另壹個世界。雖然這兩個世界並不平行,但這也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3、療法:唐嫣、魔鬼、電擊、欲擒故縱等療法都沒用(唐嫣:父母苦心教育已經麻木了孩子,只有壹些恢復大人的話:就等五分鐘,我知道了等等。;魔鬼,電擊:讓孩子遭受壹些身體上的打擊,甚至受傷。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下,希望孩子能跑出遊戲;欲擒故縱:相信孩子會自己從網絡中走出來的。解決這樣的事情,家長、長輩、專家壹定要換位思考孩子,也就是孩子玩什麽遊戲,根據遊戲的背景;風格、曲調、動作等行為;吸引孩子的原因;孩子的執念等對孩子對癥下藥的教育(我覺得更多的是家長長輩和專家不願意做這些事,家長長輩的唐僧式教育加上專家的電擊療法只會讓孩子身心麻木)。
④真實療法:首先,在我眼裏,敢於進入舞蹈學院和這個世界的孩子都是勇敢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遊戲中也有可以學習的東西)。隨後,我簡單的提了壹些戒三種隨機網遊的方法:1,RPG(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遊戲,說明孩子喜歡演繹不同的人生,體驗不同的人生歷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是壹個非常樂觀積極的孩子。家長在教育的時候,應該更傾向於帶領孩子去旅行,去探索社會還沒有探索到的東西。如果妳癡迷到了很深的程度,我覺得家長也可以下載壹個和孩子壹樣的遊戲,基於自己對遊戲的理解,針對壹個特定的RPG遊戲,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接受。2.AVG(冒險遊戲):冒險遊戲。顧名思義,孩子喜歡冒險,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未必有讓孩子冒險的基礎或機會。家長可以盡量在冒險遊戲中找壹些冒險場景讓孩子自己體驗。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可以說這類遊戲是時下最火的遊戲,比如LOL和王者榮耀。有人說擺脫這類遊戲的辦法是讓孩子和壹些完全意義上的演員或者《騙人》裏的玩家配對,直到他們失去信心,等等。其實並不是。個人認為這類遊戲更需要家長的參與。壹旦妳讓孩子知道了父母的超能力,妳就可以告訴他,他再也不會單獨排名了,但是妳可以控制他的遊戲時間和遊戲次數,讓執念轉化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畢竟這類遊戲除了操作或者能力,還有意識和大局的選擇,往往這些東西父母會比孩子更理解)。可以說這類遊戲是最好的。
二、二次元動畫(主要是日本漫畫,因為和日本漫畫相比還是太落後了,除了壹些經典之外,其實沒有上癮的問題):
相比遊戲,日漫的存在是更真實的第三世界(遊戲作為第二世界,現實生活作為第壹世界)。事實上,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中國年輕人的意誌和時間,對孩子的傷害或許不亞於網遊成癮。因為動畫中的臺詞、畫風、音樂、背景、結構都是活生生的、更真實的現實世界的翻版。現實生活中,看慣了的風景、人物、事物,在動畫中可以呈現出另壹種永恒的狀態:現實中稍縱即逝的事物,在動畫中可以很好地定格;現實中不敢想的事情,在動漫中可以很好的實現;現實中無法成功的夢想,可以在動漫中得到滿足...
說白了,很多意義上,青少年會選擇二次元動畫,是因為他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和供給。快節奏的生活似乎壹切都在隨風飄蕩。不留痕跡,正是工作結婚的年紀。其實不然。快節奏的生活下,人的心智並沒有真正成熟,需要面對社會上的各種挫折和磨難。好像都睜壹只眼閉壹只眼的度過了低谷或者鼎盛時期,然後都很安全,起不了什麽漣漪。其實不然。人的壹生的成長,就像是在構築壹個生命。個人認為,孩子會選擇進入二次元的真實世界。可以說,這些孩子的現實生活基礎正在慢慢崩塌,家長在孩子接觸二次元的時候,也要給孩子壹些關註。當孩子癡迷於二次元時,孩子現實生活的地下室坍塌已經達到中上水平;當孩子沈浸在二次元的時候,孩子現實生活的基礎已經基本崩塌了。此時,精神上會出現明顯的不適,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為什麽?當他想睡覺的時候,他必須回到現實生活中,相比第二人生,他更喜歡在動畫中睡覺。現實與虛擬的選擇,他選擇了虛擬,但當他不得不回到現實的時候,精神上的落差足以讓他崩潰。
解決方法:剛開始的時候,盡量引導孩子不要看太陽。中期,家長問孩子在看什麽,孩子就自己看,同時和孩子進行教育交流。後期保持孩子正常的日常生活,引導孩子出門。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網癮的看法,以及我對戒網癮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