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簡介萬聖節本來是壹個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像五月節是壹個贊美春天的節日壹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有壹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6月310日午夜到第二天6月11日,持續了壹整天。他們認為他們的死神大薩滿召喚了當晚所有死去的人的鬼魂,這些惡靈會受到被生為動物的懲罰。當然,光是想到這樣壹個幽靈般的聚會,就足以讓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傻瓜們膽戰心驚,於是他們點起篝火,密切註視著這些惡鬼。萬聖節到處都是巫婆和鬼混的說法就是這樣開始的,歐洲壹些孤立地區的壹些人仍然相信這是真的。
萬聖節定制南瓜燈
萬聖節的標誌是南瓜燈(也叫傑克燈,傑克燈),還有南瓜雕成燈籠的故事。這個故事起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講的是壹個叫傑克的人,他喝醉了,喜歡惡作劇。有壹天,傑克騙魔鬼爬上壹棵樹,然後在樹樁上刻了壹個十字架,威脅魔鬼讓他不敢下來。然後傑克和魔鬼達成了壹個協議,讓他從樹上下來,條件是魔鬼答應施壹個咒語,讓傑克永遠不犯罪。傑克死後,他的靈魂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所以他的鬼魂不得不依靠壹根小蠟燭指引他在天地間遊蕩。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這種小蠟燭被放在壹個挖空的蘿蔔裏,被稱為“傑克燈”,而古老的蘿蔔燈則演變成了南瓜——老——後來。據說愛爾蘭人到達美洲後不久,就發現南瓜在來源和雕刻上都優於蘿蔔,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節的壹個有趣內容是“不給糖就搗蛋”,但這壹習俗並非起源於愛爾蘭,而是始於九世紀歐洲的基督教會。當時165438+10月2日被基督徒稱為“全靈節”。這壹天,信徒們在窮鄉僻壤跋涉,挨家挨戶乞討由面粉和葡萄幹制成的“靈魂面包”。據說捐蛋糕的人相信教堂僧侶的祈禱,希望得到上帝的保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挨戶乞討的傳統已經演變成壹種遊戲,孩子們提著南瓜燈挨家挨戶乞討糖果。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的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威脅要搗蛋,但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反復說:“請吃飯!請吃飯!”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裏。《不給糖就搗蛋》是壹部以萬聖節為主題的兒童恐怖片。
萬聖節食品太妃糖蘋果
隨著萬聖節臨近蘋果收獲期,太妃糖蘋果也成為了壹種節日食品。方法是用竹簽插蘋果,然後拿著竹簽把蘋果放在太妃糖糖漿裏旋轉,有時還會把堅果粘在上面。曾幾何時,家家戶戶都會給孩子準備太妃糖蘋果,但當謠傳有人在蘋果裏放了大頭針和刀片後,送太妃糖蘋果的習慣就漸漸消失了。雖然大部分案例只是惡作劇,真實案例中孩子只是受了點輕傷,但很多家長還是認為蘋果裏放刀片很常見。
南瓜派
南瓜派是萬聖節的食物,尤其是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部從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菜。人們通常會吃它,尤其是在萬聖節前後,並成為壹種節日食品。此外,幹南瓜子也常被視為萬聖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