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手場黃石
田黃的鑒別從兩個方面進行,壹是基於外觀特征和物理性狀,二是基於礦物成分。從外觀上看,田黃的顏色有黃、紅、白、黑。通常是棕黃色和棕紅色的過渡色。油脂光澤;從結構上看,田黃有“蘿蔔紋”。“蘿蔔紋”是田黃最重要的識別特征。田有時看到“紅格子”或“紅筋”是用褐鐵礦填充小裂縫形成的;從外殼來看,田黃有時候外殼很薄,皮的顏色和裏面明顯不壹樣。外表棕黃色,內部白色,稱為“金包銀”。外為白色,內為棕黃色,稱為“銀包金”;從質地來看,田黃質地細膩。用手摸,有滑膩感;從透明度來看,田黃的透明度從不透明到半透明不等,透明度好的可以稱之為“凍”。物理性能方面,田黃的折射率為1.56,密度為2.5-2.7g/cm3。最有效可靠的鑒別方法是用x光機(大型儀器),用X射線衍射分析,用反映它們不同結構特征的圖譜來準確鑒別。市場上的假田黃往往是塑料做的。贗品往往色澤均勻,無蘿蔔紋和紅方塊(紅筋),有時可見氣泡和流線結構,而田黃無氣泡和流線結構。對於塑料制品,可以用小刀或熱針來認識,但對於與田黃性質相似的假冒玉石,建議尋求專業幫助。還應該從壹些細節上鑒別:手感:田黃石出土後表面光滑潔凈,所以手感不同於其他石種。色彩:田黃石的色彩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氣”。紅場、白場、黑場都有“黃味”。那些音調很強的被專家稱為“熟”或“老”。大多數田黃石的顏色在外觀上是壹致的,而有些田黃石的顏色外粗內淡,專家稱之為不“熟”。石皮:田黃石多伴有石皮,有黃、白、黑等不同顏色。色皮分厚、薄、薄,偶爾有雙層皮、三層皮。有些領域沒有石皮,要從其他方面仔細觀察。蘿蔔紋:蘿蔔剝開,露出許多細細的、織成的絲紋,稱為蘿蔔紋。田黃石的基本特點是蘿蔔絲的質感。蘿蔔絲花紋要明顯,細膩,均勻。紅筋:壽山石的筋有多種顏色,田黃石的筋是紅色的,稱為“紅筋”。我見過人工染的紅筋,總是生氣的,容易辨認。有句話叫“沒有資質,壹事無成”。其實如果是生意,田黃石當然是最好的。質地:田黃石溫潤細膩,充滿靈性。溫暖是前人用來形容田黃石的專用詞。靈性主要是指通透和魅力。田黃石多為微透明,蘿蔔紋理若隱若現,仔細欣賞頗有趣味。質地差的稱為“硬田”;顏色純正、透明的叫“通靈”,而且是“天黃凍”,非常難得。有幾塊透明度很高的田黃凍石,沒有蘿蔔絲,但質地很潤,絕非其他石頭可比。如果完全不透明,看不出蘿蔔絲花紋,那就不是田黃石了。總之,田黃石的鑒賞主要從質、色、料三個方面來衡量。前人總結田黃石的質地是“劉德”,即細、多節、潤、膩、溫、凝。劉德是田黃石的上品。田黃石顏色金黃,橘皮少見,純色較好。田黃石按不同的石皮分類:有金皮、銀包金、金包銀、烏鴉皮、蛤蟆皮、田黃石。在田黃石的產地,黃壤中發現的田黃石有黃皮,白沙層中挖出的田黃石有白皮,黑泥地裏挖出的田黃石則披著“鴉皮”。有的田黃石在黃泥中產生黃皮後卷成黑泥再生黑皮,形成雙層或三層皮。田黃石石皮的形成和顏色與周圍的環境和條件密切相關。田黃石因質地不同可分為田黃石、田黃凍石、硬田石。仿金田黃石:采用人工染色,形成內紋理紅色,外皮黃色的仿田黃石。仿銀包金田黃石:內部紋理為淺黃色、黃色、紅色,外部表皮為白色的仿田黃石,經人工染色而成。仿烏鴉皮田黃石:采用人工染色,形成內部紋理為淺黃色、黃色和紅色,外部表皮為黑色的仿田黃石。立正!表皮沒有藍色壽山石田黃石和壽山石!容易與田黃石混淆的石種有1、出土山石、出土坑石、老窯洞石。挖山和挖坑石都有蘿蔔絲紋,但挖山石松散,挖坑石略硬,不如田黃溫潤。老洞山伯的黃晶比田黃凍石漂亮,但無皮無蘿蔔絲,紋理中有微小的金屬砂斑,俗稱“金砂地”,有時也叫“花生餅”,與田黃石的特征相去甚遠。2、壽山連江黃石:連江黃產於壽山金山頂東北坡。石頭多為藤黃色或土黃色,偶見石皮,質地粗糙,稍硬,有裂紋。清代就有商家賣假田黃石,壹直沒有停止過。只要連江黃石缺少的田黃石的三個特征:石皮、蘿蔔絲紋、紅筋,就可以鑒別。荔枝洞高山石:黃色荔枝洞石偶有色皮,但太通靈潤澤,蘿蔔線較粗。3.浙江彰化獨石:今年浙江省彰化縣出產壹種黃色獨石,又稱“田黃石”或“浙江田”。因為這些巨石產於沙質山坡,沒有經過溪水的沖刷和翻滾,有棱角。而且石頭顏色不壹致,稍加雕琢就會呈現白色或淺黃紫色。而且質地上壹般沒有蘿蔔紋。所以可以和壽山田黃石區分開來。挖坑頭石:挖坑頭石有蘿蔔絲紋,與田黃石相似,俗稱“坑頭田”,但質地白渾,蘿蔔絲紋雜亂,不呈橢圓形,有多條方格,與田黃石不同。4.壽山魯木格石:產於都城坑山山坡,石皮呈黃色或白色,俗稱“魯木格”,但石無通靈,無蘿蔔紋,常呈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