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絲瓜絲瓜絡
別名西瓜網、金、絲瓜網、絲瓜漿和絲瓜布。
英文名towelgourdvegetablespoon,vegetablespoon。
絲瓜成熟果實的維管束。葫蘆科的。
植物形態學壹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全株幼時密被柔毛,老時幾乎無毛。莖圓形,通常有角,幼莖綠色,疏生柔毛。葉互生,葉柄多邊形,具柔毛;葉片心形,掌狀3-7裂,裂片常呈三角形,邊緣有細齒,頂部深綠色,底部淺綠色,幼時有剛毛,老時粗糙無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單生,具柄;雄花為總狀花序,花萼5,深裂,裂片綠色,卵狀披針形,外部被微柔毛;花冠黃,淺黃,5深裂,裂片寬倒卵形,具波狀邊緣;雄蕊3 ~ 5,花藥2室,彎曲像“S”,花絲分開。果實始終下垂,長圓柱形,有綠色縱條紋;種子卵球形,黑色,邊緣有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原產地分布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於浙江、江蘇、福建等地。浙江慈溪產的質量最好。
夏秋季節采收加工水果,待果皮變黃,內部幹燥時采摘,搓掉果皮和果肉;或用水浸泡,取出,洗凈,切去兩端,打去籽,曬幹,果皮果肉爛掉後壓扁。
藥材的特點是絲狀維管束縱橫交織形成細密堅韌的網絡。它們都是扁平的長圓柱形或長棱柱形,兩端細而微彎,長25-70厘米,直徑5-10厘米。表面黃白色至暗黃色,有時果皮和膜狀果肉殘留,質輕,堅韌有彈性,不易折斷。子房橫切面為3細胞,中空,偶爾有殘留種子。沒有氣息,淡淡的味道。
性味平甘。入肺經、胃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活血通絡,祛風散寒。屬於活血化瘀類藥物中的活血止痛類。
臨床用量為3 ~ 12g。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胸脅疼痛、腹痛、腰痛、睪丸痛、婦女月經痛、乳房阻塞;肺熱咳嗽、痔漏、崩漏等。
藥理研究鎮痛;消炎;冷靜點。湯劑、鮮果汁、甲醇提取物均有止咳作用;甲醇提取物能明顯增加呼吸道酚紅的分泌;湯劑和酒精沖劑對肺炎球菌和呼吸道常見細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包括纖維素、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木質素等。
禁忌的使用不明確。
相關方劑①治療胸脅脹痛:炒絲瓜絡9克,赤芍9克,白芍9克,元胡9克,青皮6克。(安徽中草藥)
②治療胸痛、心痛:絲瓜絡15g,橘絡3g,丹參10g,薤白12g。用水煎服。(四川中藥年鑒1979)
③治咳嗽、痰多、胸痛:老絲瓜燒精研。拌糖,每次2g,每日2 ~ 3次,溫開水送服。(《食物中醫與方便藥方》)
④治療風濕性關節痛:絲瓜15g,金銀花24g,威靈仙12g,雞血藤15g。用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⑤手臂疼痛的治療:絲瓜絡10g,秦艽6g,羌活3g,紅花4.5g。用水煎服。(中醫研究所常見病選方)
食療甘爽。歸肺、肝、胃經。輕裝上陣,利潤豐厚。
疏通經絡,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血。主治:胸痛、風濕關節痛、肌肉痙攣、女性閉經、溢乳、痰熱咳嗽、熱毒癰、痔核外漏、水腫、小便不利、便血、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