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飲食的七大講究和七種最好的食物
壹:產婦飲食七大講究。
1,少吃多吃。
孕期子宮腫大對其他器官造成了壓迫,產後胃腸功能還沒有恢復正常,所以要少吃多餐,壹天可以吃五到六次。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則,既保證了營養,又不增加腸胃負擔,讓身體慢慢恢復。
2、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多吃含鈣、鐵的食物,鮮肉、魚、海藻、蔬菜、水果,壹點都不能少。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種類和數量的營養素,而人體的營養是多方面的。過度偏食會導致壹些營養缺乏。大多數人主張在接下來的壹個月裏吃雞肉、魚肉和雞蛋,忽略了其他食物的攝入。除了含有肉類食物所沒有或很少含有的營養成分外,壹些素食壹般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可以促進消化,防止便秘。所以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3、適當補充體內水分。
新媽媽在分娩過程中和分娩後會大量出汗,加上還要給剛出生的寶寶哺乳,乳汁中88%的成分都是水。所以新媽媽要補充充足的水分,喝湯是最好的營養和水分雙重補充的方式。
4.從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開始
新媽媽產後處於虛弱狀態,腸胃功能難免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做過剖宮產的新媽媽,麻醉後,胃腸道的蠕動需要慢慢恢復。因此,產後第壹周,最好以容易消化吸收的流質、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粥、蛋羹、米粉、湯面、各種湯類等。
5、清淡適宜,易於消化
月子裏的飲食要清淡適宜。不管是各種湯還是其他食物,都要盡量清淡,循序漸進。忌大魚大肉,壹味進補。鹽少放為宜,但不是不放或放太少。比如在食物中加入少量的蔥、姜、蒜、花椒粉等溫性調料,有利於血液循環和瘀血的排除。
6、不宜吃生冷硬的食物。
產後溫不宜涼,溫能活血,寒能凝血。第二個月身體恢復的過程中,有很多渾濁的液體(惡露)需要排出體外,產傷處有淤血。寒性食物會使身體血液循環不暢,影響惡露排出。還會引起腸胃功能紊亂,腹瀉。但是可以先把壹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瓜果放在溫水裏,等水果溫熱後切片食用。
7、切忌盲目進補。
壹味地吃滋補品,比如人參,不僅可能幫助身體恢復,還可能給新媽媽帶來便秘、牙齦出血、口臭等不良癥狀。既要考慮新媽媽的身體狀況,也要考慮季節的差異和環境的變化。
二:產婦飲食的7種最佳食物!
燉湯
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促進食欲和乳汁分泌,幫助產婦恢復。雞湯、排骨湯、牛肉湯、豬蹄湯、肘子湯交替食用,其中豬蹄燉黃豆湯是傳統的餵奶食品。
(母雞的)蛋
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含量高,消化吸收率高。
吃的形式有煮雞蛋,蛋花湯,蒸雞蛋湯,或者打面湯。傳統上,孕婦在坐月子的時候,每天至少要吃十個八個雞蛋。其實兩三個雞蛋完全可以滿足營養需求,吃多了人體吸收不了。
小米粥
富含維生素B、膳食纖維和鐵。小米可以單獨煮,也可以和米飯壹起煮,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是不要完全依賴小米粥,因為小米所含的營養畢竟不是很全面。
紅糖、紅棗、紅豆等紅色食物。
富含鐵、鈣等。,有利於血紅蛋白的提高,幫助孕婦補血祛寒。但需要註意的是,紅糖是粗糖,雜質多,吃之前要煮熟。
魚
營養豐富,促進泌乳,味道鮮美。其中鯽魚、鯉魚為首選,可清蒸、紅燒或湯、肉燉。
芝麻
富含蛋白質、鐵、鈣、磷等營養物質,滋補身體,非常適合產婦的營養要求。
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