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幸福在以“福”命名的村莊第8期│泉州安溪湖頭福壽村:湖頭米線的美麗傳說。

幸福在以“福”命名的村莊第8期│泉州安溪湖頭福壽村:湖頭米線的美麗傳說。

8月12(記者遊燕姿吳振峰文/圖/視頻)泉州安溪湖頭福壽村大尖山腳下,依山而建,滿眼綠色,空氣清新。清澈的福壽河流經村莊。福壽村的村民世代生活在福壽河邊,靠手工制作壹道美食米線為生。

說起湖頭米粉,可謂是家喻戶曉,福壽村作為湖頭米粉第壹村當之無愧。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山泉村民制作的米線潔白如晶冰,堅韌如膠泉,滑潤如玉,松散如花絮。

經過600多年的傳承,湖頭米粉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而現在正在建設的湖頭環城路工程經過福壽村,將打通福壽村周邊的交通樞紐,讓福壽村迎來五湖四海的客人品嘗福壽米粉。

福壽村航拍照片

福壽村是以李父子的名字命名的。

福壽村,位於安溪縣湖頭鎮東南,原名湖秀。相傳,李二華(號。福海),李的祖先,從湖頭南莊來此定居,生下壹子,名壽山。後來為了銘記祖上的功德,就取了父子之名,精制成福壽村。

福壽村黨支部書記李友仁說,福壽村有8個自然村,3800多人口,全村300多戶家庭生產福壽米粉。他記得小時候經常看到福壽河邊的河床上整齊地曬著米線。村民從山上引進山泉水做米粉。準備好的米線鋪在竹板上,在小溪邊的河床上晾幹。陽光直射在上面,下面河床上的石頭散發出的熱量讓米線充分吸收了陽光。幹米粉品質優良,在閩南和東南亞很有名。

清澈的福壽河穿村而過。

福壽村的小學

福壽村黨支部書記李有仁

湖頭米粉有壹個美麗的傳說。

至於虎頭米粉,也有壹個美麗的傳說,是他介紹的。據說康熙被平定了?舊金山叛亂?那天正好是生日,我決定舉行宴會慶祝。消息傳到安溪,李光地和家人商量怎麽辦。升平嚴嘉?送什麽禮物?

當時湖頭的百姓生活艱苦,拿不出什麽好東西來祝賀,李光地就把用湖頭山泉水做的湖頭米粉變成貢品,端了上來。

於是,虎頭米粉成了康熙皇帝?升平嚴嘉?招待大臣、翰林、功臣的泉州,地方特色美味。

村民在做米粉(福壽村供圖)

村民在曬米粉(福壽村供圖)

屋頂上曬的米粉

?米粉大王?我壹直在舌尖上的中國。

湖頭米粉已成為安溪的特產,有600多年的歷史。

在福壽村,壹位75歲的老人李天賜接受了國內多家媒體的采訪和報道,並參與錄制了《舌尖上的中國》。大家都尊稱他?米粉大王?聽了這話,他連連擺手說?不不不?

說到做米粉,李天賜從小就接觸了。米粉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因為他堅持了自己幾十年的原則。壹是保證原料好,二是氣候好,三是靠個人技術?他堅持傳統手工制作,不偷工減料,不求數量只保質量。

?他做的米粉掉在地上也不會斷,韌性很好。?福壽村主任兼文書李連連稱贊。李天賜壹邊演示米粉好不好,壹邊說,聽聲音就知道。壹整疊疊的米線就無聲無息的過去了。

每天早上1起床,泡飯,過6?8小時,冬天10?浸泡12小時,然後把米磨成漿。選擇好的原料是做米粉的第壹步。幾十年來,他嚴格控制這個首要因素,通過壓、煮、攪、滾、磨十幾道工序,必須在太陽出來之前,把米線做出來,晾在竹匾上。往往80斤大米只能出60斤米粉。

?做米粉,早上的時間是最寶貴的,所以大家都要早起天黑,很苦。?不到10平米的車間裏,擺放著水桶、漏勺、鍋鏟等各種工具,壹口大鍋上架著排粉機,旁邊是壹堆幹柴。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人不再使用這些燒柴火的工具和技術來制作米粉,但李天賜壹直保留著這種原始的做法。他指著大鍋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幫大人做米粉,就是負責燒柴,經常睡著。

?幾十年前,村裏沒有像樣的路,煮好的米線要在鎮上賣半個小時。現在,騎摩托車到鎮上需要幾分鐘。?李天賜遺憾的是,雖然日子越來越好,但這門手藝會失傳,年輕人太苦,做不了。

福壽進村的水泥路並不寬敞,村裏房屋密集。張小泉鐵路穿過村莊,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遠處火車的汽笛聲。

趕上好天氣,可以看到村裏曬米粉的場景。現在,大多數村民在屋頂上曬米線,用電風扇幫助晾幹。竹匾上的米線在陽光下泛著耀眼的白光,白茫茫壹片。

風幹米粉

李天賜被稱為?米粉大王?

李天賜介紹了米粉制作。

環城路的修建為福壽村的發展打開了道路。

站在村子最高處的榮東寺,村子的全景盡收眼底。在福壽村的鐵路上,已經豎起了壹座高架橋,這就是目前在建的安溪重點工程虎頭環城路。

這條路建成後,將大大方便福壽村及周邊村莊的村民,打通鄰近幾個村的交通節點,增加壹條通往鄉鎮的大道。村委會也在升級,壹樓有醫聯體,還有便民服務中心,方便來辦事的村民。

李有仁從小生活在福壽村,也做過米粉。他希望未來能在村裏建壹個展廳,展示福壽米線的歷史淵源和制作過程,讓下壹代記住,讓外賓更好地了解福壽村。

他常說,在福壽村,吃壹碗母親炒的福壽米粉,喝壹碗肉炕雞蛋湯,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正在建設的湖頭環城路就從村裏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