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蘋果也是價格親民的“好果子”。但是,隨著整個水果市場價格的上漲,蘋果有點吃不消了。
據悉,目前薛瑞蘋果售價7.25元,奶油富士批發價5.93元,金星金蘋果批發價也在5.9元。
而且最近短短壹個月,富士蘋果的價格已經上漲了0.12元/斤,達到了4.51元/斤。要知道2022年6月富士蘋果的價格才3.2元/斤左右。
其實漲價的遠不止壹種蘋果。據統計,農業農村部監測的5種水果2019年6月份批發均價為3.04元/公斤,現價為3.77元/公斤,漲幅為24.01%。水果價格也達到了最近五年來的最高水平。
隨著水果價格的上漲,大家的第壹感覺就是水果太貴了,吃不上。
因為水果價格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收入的增長速度,僅2022年,我國水果價格就增長了12.9%,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長了5%,如果考慮其他因素,實際上只增長了2.9%。
很多人會想,水果漲價了,那麽種水果的農民壹定發財了。
壹開始我也是這麽想的,直到過年的時候去姐夫家做客,了解到他種蘋果的好處,我的觀點徹底改變了。
我的老家是山東煙臺,是著名的蘋果產區,老家親戚的主要經濟收入來自種植蘋果。
據我姐夫說,他去年在10畝蘋果園裏,下了大約65438+萬個蘋果袋。這壹年蘋果市場比較理想,沒有受到冰雹臺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 *賣了8萬左右。
其中農藥的費用在4000元左右,化肥的費用在8000元左右,剩下的是姐夫和大媽的人工費。也就是說,從春季的2月到10月中旬,兩個人9個月才賺了6萬多,甚至還不如在我家工作壹年的夫妻(夫妻年薪168)
水果太貴吃不上,農民卻賺不到更多的錢。有什麽問題?
現在,水果很貴。第壹,我們平時在水果店或者超市看到的水果大多比較稀缺,而供應量大的普通水果則很少見。
都是草莓,裏面是紅色的“白色戀人”。壹斤要35-55元,而壹斤普通草莓只要十幾元。
然後就是上面提到的蘋果。現在普通富士蘋果的平均批發價是3.54元,而“流行色”的薛瑞價格高達7.25元。
近幾年流行的陽光玫瑰,即使價格再減半,平均批發價仍能達到7.79元,而普通的巨峰只要3.2元。
因為普通水果價格低,壹是果農收入不高,超市和水果店利潤也很低,導致果農不願意種植普通水果,零售業也不願意銷售普通水果。市場上普通低價水果越來越少。大家看到或聽到的更多的是水果的新品種,稀有而昂貴。市場上的新水果量少了,價格自然就漲了。
第二是因為資本的介入。
今年65438+10月,被譽為“水果連鎖零售第壹股”的百果園在港交所上市。
資本的介入給水果行業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水果分級的進壹步細化。同樣,以蘋果為例,常規的分級標準是看果徑大小。果徑越大,等級越高,價格也越貴。目前果徑85mm以上的蘋果價格比果徑70-84 mm的蘋果每斤貴1元左右。
百果園把水果的分級標準從單純的大小提高到了“四度壹安”,涉及糖酸、鮮、脆、嫩、香、安,優中選優,把最好的水果挑出來賣高價。
不好的就直接淘汰,根本不上市。
比如水果商來我老家收蘋果,只會收直徑80mm以上的蘋果,80mm以下的果農只能賣給果汁廠加工果汁或者蘋果片、蘋果幹等深加工產品。
低檔的便宜水果買不到,迫使消費者只能消費高檔的貴水果。
更何況,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的人願意為“吃好”買單。
第三是中間環節太多。
果農種植的水果大部分會直接賣給買家,買家買的蘋果運到集貿市場後由批發商批發。水果經過壹級、二級甚至三級批發商的手,最終到達農貿市場,最終進入超市和水果店。
但是每壹個環節都會加價壹次,壹斤普通香蕉的種植成本可能只有0.63元。經過壹系列環節,成本已經增加到1.32元,價格直接翻倍。
果農如何增加收入?
果農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須投資“市場”。
現在的市場,消費者喜歡嘗試新鮮水果,果農要實時收集水果行情,及時更新種植品種。
比如蘋果可以從老紅富士升級到奶油富士,到薛瑞,金星金蘋果等。普通可以從巨峰、玫瑰香升級為陽光玫瑰、金手指、浪漫美人。草莓可以從普通草莓升級為白色戀人和丹東九九草莓;柑橘可以從普通橙子升級為耙子橙、愛媛橙等。
消費者喜歡高質量的水果,所以要根據分級標準來提高水果的質量。果農可以通過改進種植技術,提高水果的糖酸度、嫩度、脆度、安全性等標準。
消費者喜歡質優價廉的水果,所以要盡量減少中間環節,比如通過網絡上的壹些短視頻平臺讓果農和消費者直接對接,減少采購商、貿易商等中間環節,讓果農多賺錢,消費者少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