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搶肉——藏族人愛吃肉,牦牛肉、羊肉是牧民的主食。
它們壹般吃偶蹄類動物,而不吃馬、驢、兔等奇數蹄類動物。藏民壹般不用刀殺牛羊,而是用繩子綁住他們的鼻子和嘴,使他們窒息而死。吃肉的時候,他們把牛羊肉剁碎,加入鹽和胡椒粉,把肉煮到半熟。
壹手抓肉,壹手用藏刀切,肉質鮮嫩,肥而不膩。這種吃法俗稱“手抓肉”。
血腸——藏語叫“馬傑”。宰殺牛羊的血用勺子舀出來放在盆裏,加鹽凝固。然後在血水中加入切好的肉丁和油脂,加入鹽、胡椒粉等調料,再倒入洗凈的牛羊小腸中,刺透煮熟。
香腸——藏語叫“妳”。將牛羊肉切成肉丁,加入鹽、花椒粉等調料,然後倒入。將牛羊肥腸密封,煮熟。
肝和腸——藏語叫“清油”。將羊肝表皮剝去,去除肝內血管等雜質,打成漿狀,加入剁碎的油,加入鹽、花椒粉等調料,拌勻,放入肥腸中,密封煮熟。
風幹肉在藏民中很受歡迎,通常在初冬宰殺牛羊時制作。此時牛羊肥壯,天氣寒冷有利於儲存。有的是整體保存,有的喜歡把肉切成長條掛起來自然風幹。吃的時候把肉幹拿出來點辣椒粉和鹽吃,很好吃。腸胃功能好的朋友可以試試,盡量選擇瘦肉吃,不容易拉肚子。
黃油——藏語叫“Mari”。壹般50公斤鮮奶可以做4公斤黃油。將黃油放入煮沸的磚茶中,加鹽制成黃油罐,即為美味的酥油茶。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很多藏族人用電動攪拌機代替傳統的黃油罐。酥油茶是藏族人不可或缺的飲品。
奶渣藏語叫曲拉。將黃油分離出來的牛奶煮沸,加入壹定比例的酸奶。牛奶凝結冷卻後,倒掉水。將白色沈澱擠幹,然後用手揉成蠶豆大小的顆粒,曬幹保存。這是很好的高能量補充,特別適合徒步旅行或者探險。可以快速補充體力,而且攜帶方便,甚至比巧克力還有效。
酸奶——藏語叫“瑤”。將鮮牛奶用小火煮沸,加入酸奶,攪拌均勻,在10℃至20℃的房間中放置3-4小時,發酵成酸奶。吃的時候加糖或者蜂蜜。藏區酸奶濃稠,酸味十足,加蜂蜜最好吃。中國大陸產的酸奶真的無法與之相比。
甜茶——藏語稱為“恰莫”。在煮好的磚茶或沱茶中加入鮮牛奶,加糖煮沸。也是牧民平日的主要飲品。現在西藏很多地區都有甜甜的茶館,壹壺5-10元,是消磨時間的好去處。
青稞酒——以青稞為原料釀制的低度酒,色澤淡雅,酸甜可口,分為壹、二、三三種渠道。
糍粑——青稞炒面,將炒好的青稞磨成粉即可食用。它的吃法是:先將壹塊酥油放入碗中,加入少許熱茶使其融化,然後加入青稞炒面或加入壹些奶渣和白糖,用手揉成小塊。青稞純炒面吃胃酸,拌上酥油和奶渣,好吃又防胃酸。青稞
還有壹種吃法是薄薄的,裏面放點肉和野菜,叫“大號”,很像餵豬的菜。乍壹看很難下咽,但真正能吃的時候,味道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