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習性
藏紅花喜涼、濕潤、半耐陰、喜光、怕極熱、耐寒,冬季氣溫不低於-10℃時能安全越冬;忌澇漬,喜排水通暢、肥力疏松、腐殖質豐富的沙土,pH值5.5 ~ 6.5。最適生長溫度為15℃至25℃,夏季南方高溫休眠。適當遮蔭可以延長藏紅花的生長時間,有利於鱗莖增重。秋天種植,深秋開花。花期為10至110,地上部分於次年4、5月枯萎。整個生長期約為210天。壹般來說,球莖是用來繁殖的。在中國,花朵在室內采集,球莖在田間繁殖。
土地選擇和準備
為了使其開花更多更好,栽培地要求地勢高燥,冬季溫暖,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以含腐殖質的疏松砂壤土為界。也可以在闊葉林和落葉林間作。種植前要施浸泡過的有機肥,如餅肥、糞肥、焦土、草木灰、雞鴨糞,以及壹些過磷酸鈣。土壤要翻深20厘米以上,每畝施糞肥2000 ~ 3000公斤,磷肥或餅肥50公斤。翻耕後應耙平,做成寬1.2 ~ 1.4 m的畦埂..長度取決於地形。
燈泡處理
藏紅花球莖有主芽和側芽。主芽開花,側芽不開花。每個芽可以形成壹個小鱗莖。母鱗莖可長出6 ~ 15個小鱗莖。芽不抹,球莖就會越來越多。8克以下的鱗莖不開花,花的產量越來越低。為了保證來年高產,側芽必須全部剝去。壹般20g以下鱗莖有1個主芽,20g以下有2個主芽,30g以上有3個主芽。
繁育方法
藏紅花沒有種子,靠鱗莖無性繁殖。妳壹定要選擇壹個大而飽滿,沒有黴點的強力球。
1.開放領域方法。摘花前先種。種植期壹般在8月至65438+10月,宜早不宜遲。種植早,鱗莖生根後發芽,出苗早,有利於植物生長發育。如果種子晚播,先發芽後生根,後出苗晚,導致幼苗長勢差。鱗莖分大中小三個等級種植,方便管理。小鱗莖行距10 ~ 15厘米,株間距5厘米左右,深5厘米;中型球根的行距為10 ~ 15厘米,株間距為5 ~ 10厘米,深度為10厘米;大鱗莖行距15cm,株距10 ~ 15cm,深10cm。播種時,在畦內跨過種植溝,將鱗莖主芽向上壓,輕壓入溝內,覆土澆水,第二天用1 ~ 2 cm覆蓋,防止開裂變硬。
2.室內方法。藏紅花的花芽分化和孕蕾開花是在室內完成的。5月中旬左右,藏紅花地上部分枯萎後,挖出鱗莖,剪去頂端殘葉,摘除母鱗莖。然後,它們被移到室內,根據大小分等級,放在室內牌匾架上。不需要埋土,只需要把球根芽朝上橫放在牌匾裏,球根之間留壹點空隙。牌匾長1m,寬0.6m,高10 ~ 15cm,材質可為竹或木。架子高8 ~ 10層,每層高30 ~ 35cm。8月上旬前室內溫度應控制在365438±0℃以下,適宜溫度為24 ~ 29℃,有利於花芽和葉芽的分化。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8月中旬以後,氣溫下降,壹般不需要采取降溫措施。藏紅花適宜的開花溫度為15 ~ 18℃。10上旬至10月底,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5 ~ 18℃。65438十月下旬至165438+十月上旬開花。摘完花後,及時去除側芽。20克以上的鱗莖頂部留2 ~ 4個主芽,20克以下的鱗莖上留1 ~ 2個主芽,其余全部去掉,然後將鱗莖種在地裏。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花期集中,摘花方便,省工省時,占用時間短,病害少。缺點是鱗莖種植時間太晚,影響植株生長,不利於鱗莖肥大。
田疃管理
1.灌溉。藏紅花的生長季節在冬春季,雨水少,要特別註意灌溉。播種後20天左右出苗,出苗前澆水壹次,以利出苗。入冬前澆壹次防凍水,增加地面溫度。4月中旬要澆壹次水,減少幹熱風的危害。
2.追肥。盛花期末期,每畝施1500 kg人糞尿或適量化肥,促進幼苗早期發育。12年2月中下旬,在畦間撒壹層馬糞,然後覆蓋少量土,增加肥力,保暖,防凍。春季根據苗木生長情況確定追肥量。種球生根抽葉後,可每隔10天施壹次氮磷平衡的稀液肥,如在浸泡過的餅肥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直至去花芽,花芽著色。氮肥不要用得太多太稠,否則會造成葉子白長,影響花芽生長。6月5438+10月開花後,應追施氮磷鉀平衡速效肥1或2次,以利於鱗莖的生長發育,使其為來年開出更多更好的花儲存足夠的養分。
3.去掉側芽。幼苗完全定植後,用小竹刀插入土中,除去植株外圈的小側芽,每株中心保留2 ~ 4片大葉簇,以增加第二年大鱗莖的收入。為了保證植株能夠多開花,多茂盛,當發現植株上側芽過多時,可以掰掉壹些小芽,保證主芽能夠多開花。
4.中耕和除草。鱗莖在2-4月迅速膨大,要及時松土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