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氣球女王,小玩意生意
對大多數人來說,氣球象征著節日和歡樂。對於“氣球女王”的創始人胡新英來說,這是壹筆全新的大生意。
帶來幻想和快樂的氣球情結
胡新英,27歲,出生於北京。她有從小到大都解不開的氣球情結。她喜歡電影裏組合起來做成各種動物和建築造型的氣球,也喜歡時尚雜誌上壹些可愛浪漫的氣球,這些氣球給她的童年和少女時代帶來了很多幻想和快樂。
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後,胡新英進入壹家投資公司做客戶經理,收入穩定,生活平淡。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
2009年的壹天,在他朋友的生日,胡新新想送壹份特別的禮物,所以他去尋找他在攤位上看到的洋娃娃氣球。但在偌大的北京城,卻沒有這種氣球的蹤跡。她非常不安。“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時尚氣球怎麽會沒有市場?”壹瞬間,她沖動地決定:辭掉工作,去跑她最喜歡的氣球。
盡管她的父母和朋友極力反對,她還是堅持自己的老樣子,認定小氣球有很大的市場,決定專攻進口氣球。
胡新英發現,氣球在歐美流行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地位。是壹個成熟的行業,有很多知名品牌。比如她剛剛介紹的Anagram,路易威登就用它的氣球產品來裝飾櫥窗,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的女兒也在她的婚禮策劃中為這個品牌命名,做壹棵著名的氣球樹。
胡新英挑選了Anagram等幾個喜歡的國外氣球品牌,買了第壹批氣球。但她不敢貿然投資開店,而是在男友的建議下做了工作室。
2009年7月,胡欣瑩做了第壹筆生意:壹個做攝影師的朋友介紹她成立了壹個兒童攝影的聚會。營業額只有2500元,很小,但她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後來為了支持女兒創業,父親幹脆拿出壹大筆錢,加上胡新英的積蓄,有了50萬的創業資金。
將特色氣球引入歐美流行文化
經過籌備,2009年9月,胡新英的氣球女王氣球時尚氣球公司正式註冊成立。主要用於節日聚會、生日會、開業典禮、滿月宴、公司年會、婚慶慶典等布置場地和零售。
從那以後,胡新英就壹直在酒店、雜誌社、婚慶公司到處跑,壹個個談項目、談合作。漂亮可愛的氣球讓很多客戶眼前壹亮,所以輕松拿下壹個又壹個訂單。慶典業務逐漸步入正軌。2010六月初,胡新英在建國門外SO-HO的壹家小店安頓下來,開始了他壹直想做的零售生意。
在30平米的店鋪的兩面墻上,胡新英掛滿了兒童氣球、情侶氣球、3D氣球、站立氣球、錄音氣球。這些氣球很有意思,單價從20元到400元不等,比國內普通氣球貴5 ~ 10倍。
壹天,幾個年輕人在商店裏看著。其中壹個人花228元買了壹個海豚形狀的錄音氣球,是法國制造的。妳可以把妳想說的話錄進氣球裏,收到氣球的人壹拍就能聽到聲音。和他壹起來的兩個男生開玩笑說買這個是為了追心上人吧?小夥子臉紅了,笑著說:“我正愁怎麽跟她表白呢。這個禮物太棒了!”另壹個年輕人買了壹個以《阿凡達》英雄為模型的3D氣球。這個氣球的亮點是突出模型的立體效果,充氣後栩栩如生。
氣球幫我從壹個女孩成長為壹個女人。
氣球生意剛開始的時候,壹些美國的氣球高手來上海和北京安排壹些活動。胡新英去觀察了壹下,然後回來琢磨。現在,她已經過了模仿階段,會主動通過郵件和電話與歐洲和臺灣省的老師討論。
2010年3月的壹天,童話大王鄭來到這裏為父親買生日禮物。得知老人屬猴,78歲,非常喜歡瓷器,胡新英為他設計制作了壹個印有數字“78”和猴子圖案的祈福氣球,並在上面印制了精美的青花瓷圖案。鄭很滿意地消費了500元。第壹次從名人身上賺錢,讓胡欣瑩很有成就感。
不久,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李靜又在“氣球皇後”花錢,讓胡欣瑩給女兒安排了壹個氣球主題的生日聚會。
除了定制派對,客人還可以預訂氣球,並送給朋友。在壹個陽光明媚的冬日,壹輛裝滿氣球的自行車停在辦公室的大落地窗外。恐怕沒有女生能抗拒。
除了名人明星,現在,瑞麗、Fashion co *** o、現代汽車等40多家時尚雜誌、企業、酒店、婚慶公司都成為了胡欣瑩的忠實客戶和合作夥伴。
談及創業經歷,胡欣瑩認為氣球幫助她從壹個女孩成長為壹個女人。“我是壹個比較隨便的人。之前壹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現在發現為了工作壹天只能睡兩個小時。我感到快樂和充實。”
第二章:“壹道菜”招徠生意
80後北京美女李亞蘭,師從五星級酒店廚師的爺爺,廚藝過硬。但她並不滿足,又跑到新疆古城喀什和四川巷的小店裏去偷她的手藝。經過十幾年的刻苦學習,她練就了壹手廚藝。
本以為美術好壹點就能招徠生意,殊不知東城區李家祥開的小飯館,由於巷子深、人少等內部原因,異常冷清。
這家小餐館名叫“私人餐館”。他們經營的菜都是絕活,也是其他小吃店很難見到的很有格調的菜。按理說,定位準確,手藝超人,生意才會紅火。為什麽得不到客戶?
李亞蘭也想過搬到另壹個地方,但市區的門面貴得驚人。她剛開始做生意,壹時拿不出這麽多錢,只能“悶死”自己的好點子。想把餐廳給別人,壹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這樣,私房菜館就得半死不活地走下去。
除了搬到別的地方,就沒有別的辦法拯救私房菜館了嗎?絞盡腦汁尋找突破口的李亞蘭把目光投向了微博。
總之,遇見錯的人,李亞蘭決定在微博上碰碰運氣。
為了做功課,李亞蘭拍下了最著名的“鱖魚豆腐湯”的制作過程,並發到了微博上。照片中,雪白的豆腐裏夾著桂魚塊,金黃的鹹鴨蛋裏滿滿的油,十分誘人。博主們,好評如潮。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亞蘭每做壹道菜,都會把照片發到論壇或微博上,以贏得博主們的“青睞”。
漂亮的圖片,新鮮的文字,李亞蘭的“微博私房菜”不僅得到了大家的好評,互動也很好,後來粉絲成千上萬,每條微博都有幾百條轉發和評論。
成千上萬的粉絲是壹筆不可多得的人脈財富。粉絲不應該只是贊美和欣賞,而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去“活”好私房菜館。
於是,在博客中,李亞蘭與北京某美食論壇合作,組織美食愛好者聚會,請大家準備壹道特色菜,來私房菜館切磋。食物由私人餐廳購買,美食愛好者不必付錢。他們只需要提前在博客上提供壹份詳細的食物購買清單。做出來的特色菜,由他們自己獨占,李亞蘭作為獎勵,也不收壹分錢。李亞蘭把這種活動稱為“舌尖上的休閑”。
博主們壹展才華,也看到了李亞蘭的絕活。由於這些專家的口口相傳,私房菜館很快在北京出名了。
李亞蘭現在也在學習和銷售。她把來餐廳討論時學到的特色菜賣出去,然後再“推銷”給其他顧客。這樣,私房菜館的菜品幾乎每天都能推出新花樣。這種不斷翻新的方式也給餐廳帶來了活力和源源不斷的生意。
2012年,私房菜館被《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在北京美食圈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總導演陳曉卿說,如果李亞蘭的私房菜館沒有被搬上銀幕,這不僅是壹種缺失,也是壹大遺憾!
2013年,私房餐廳已經無法容納大量慕名而來的食客。李亞蘭花了160萬元在北京東城開了幾家分店。
“壹道菜”接手了生意!“壹道菜”提供的不僅僅是量的積累,還有人脈。人脈就是財富,這是李亞蘭推出“壹道菜”的真正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