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高產種植技術
秋季大蒜優質豐產施肥四步曲
秋季種大蒜,因氣溫高、晝夜溫差大、天氣幹旱,大蒜不但發芽率低,發芽不整齊,芽苗瘦弱、生長緩慢,而且容易出現葉尖黃化現象,莖小葉薄,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須從施肥入手提高大蒜質量。具體做法如下:
肥液浸種。在種植秋大蒜前,用1500倍神農素螯合肥、1000倍天然蕓苔素混合液浸泡種子8~10小時,再種植。
施足基肥。在種植秋大蒜時,每畝施復合肥(15-15-15)40~50公斤,生物菌肥8~10公斤,再將大蒜種子種下,然後用幹枯稻草或其他雜草將土壤覆蓋住,草厚5~6厘米為宜。
及時追肥。在秋大蒜幼苗高10~15厘米左右,長出3~5片新葉時開始追肥,以後每15~20天追壹次肥,連追3~5次即可以收獲。每次每畝施漚制腐熟的花生麩40~50公斤、活力素生物菌肥8~10公斤、氨基酸有機復合肥20~30公斤,兌清水100倍後,均勻淋施在大蒜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中即可。
葉面追肥。在秋大蒜生長發育期間,必須每7~10天葉面噴施壹次0.1%硫酸鎂、0.2%尿素、0.3%磷酸二氫鉀、300倍硝酸鈣、1000倍植物高效平衡營養液、1000倍天然蕓苔素混合液,連續噴灑8~10次。
如何防止大蒜長芽
大蒜含有粗纖維、鈣質、磷質、鐵質、鹽堿酸、抗壞血素、核黃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其中揮發油約0.2%,具有辣味和特臭,而研究發現,揮發油蘊含的大蒜辣素具有明顯殺菌作用,對細菌、真菌或害蟲引起的感染,證明有治療及預防的作用。
蒜就愛長芽,如何保存是個問題。除了放置於幹燥通風處之外,我們也不妨以油炸黃金蒜的方式保存; 方法 則是將大蒜洗凈、風幹後去外膜,放入熱油中炸成金黃色,待油滴盡之後,裹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則可久存。
油炸後的大蒜,部分辛辣成分會溶入油中,不過黃金蒜仍不減其風味, 炒菜 、燉煮都相當適用,且油炸後的大蒜,容易保存,營養價值也保留於蒜頭裏,對家庭置放大蒜,以及畏強烈辛辣者,是壹種不錯的處理方式。
冬季如何儲存大蒜種
貯藏蒜種可在表土結凍前,選擇地勢較高的背陰處挖貯藏溝,溝深50~60厘米,溝寬60~70厘米,溝長可根據貯量的多少而定。在當地氣溫降至-12℃時,開始入溝貯藏。貯藏前2~3天,將蒜種充分晾曬,以減少蒜種的含水量。埋藏時,將溝底用磚頭或木棍等墊起,高5厘米~10厘米,然後將蒜頭堆放在上面,堆至距地表15厘米~20厘米處。蒜頭上面用木棍、紙殼、草苫子搭棚,四周再用土埋嚴,以防透風。蓋棚時,在棚的壹側垂直綁壹根細管,管內吊壹支溫度計,以便隨時測定溝內溫度的變化。貯藏期間溝內溫度應控制在0℃~10℃,當溫度低於-10℃時,應加蓋草苫保溫,待溫度回升後再及時撤掉。冬季降雪後,要在雪融化前將積雪清除幹凈,防止雪水流入溝內。早春時,於播種前2~3天將蒜種取出,經輕度晾曬後,即可分瓣播種。這種貯藏方法,使貯藏期間的蒜種處於0℃以下的低溫條件,呼吸作用處於停止或半停止狀態,減少了蒜種的營養消耗。播種前,蒜種硬實,顏色雪白,新根萌發整齊壹致,播種後植株生長健旺,產量明顯提高。
大蒜高產種植要點
1.精細整地:種植大蒜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氣、排水優良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土為好。盡量避免重茬,不與蔥蒜類作物連作。壹般深耕20厘米並打破犁底層,耙細整平,築畦寬1.5?2.0米,長20?30米,挖好排水溝,畦面保持平整、松軟。
2、深施底肥: 大蒜因生長期長,群體密度高,需 肥 量 大。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4000-5000公斤,史丹利?三安?或大蒜專用肥80-100公斤,結合整地耕翻到15-20厘米土層中。
3、適期種播:大蒜喜冷涼的氣候,幼苗越冬的最佳苗齡為4-6葉期。在山東壹般於 秋分 - 寒露 播種為宜,適時播種利於壯苗,根系發達,安全越冬,可以早收獲蒜薹,且產量高。播種偏晚,降低大蒜品質,或產生獨頭蒜。
4、合理密植、註意淺播:?深栽蔥淺栽蒜?是農民多年實踐得出的 經驗 。大蒜開溝深度5-6厘米為宜,播種深度3-4厘米,播後覆 土2厘米左右.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畝3?3.5萬株。如果播種過深,發棵慢,將來蒜頭小,產量低。
5、中耕除草:澆水後 雜草萌生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又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通透性。
6、科學肥水管理:大蒜追肥時期壹般分為越冬前追肥、返青期追肥、蒜薹伸長期追肥和蒜頭生長期追肥。追肥要與澆水相結合,肥水相濟,以水促肥,促進打蒜生長。
①越冬前追肥:促進出苗後迅速發根長苗,提高大蒜的越冬性能。對於底肥不足的地塊,於出苗後15-30天進行,畝追高氮復混肥8-10公斤;肥力較高、底肥較足的田塊,可以不施催苗肥。
②返青肥:壹般在春季氣溫回升,大蒜的心葉和根系開始生長時施用,即在 春分 左右,畝追高氮復混肥8-10公斤為宜。
③、催苔肥:壹般應在鱗芽和花芽分化完成、蒜苔孕育或露纓時進行。由於此時進入生長旺盛期,生長量和需肥量先後達到高峰期,所以催苔肥是壹次關鍵性的追肥,占追肥總量的 40%-50%,畝追史丹利硫基復混(合)肥(17-6-22、20-5-20等)25-30公斤。
④、催頭肥:壹般於抽薹肥施後25-30天進行,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磷鉀肥,畝追高氮復混肥15-20公斤為宜,以滿足蒜薹采收和蒜頭膨大時對養分的需要。同時結合防病噴施葉面肥,確保大蒜豐收。
大蒜高產栽培技術
壹、深翻整地、施足基肥
大蒜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優良的砂質土壤為宜。大蒜前茬收獲後立即清地,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6000千克,復合肥80~100千克,並配施壹些鈣、鎂、硫肥。然後深翻30厘米左右,精耕耙平。
二、 精細播種、培育壯苗
1、 精選種瓣:種瓣是大蒜幼苗的主要營養來源,其大小好壞對產品器官形成的影響很大。因此,應根據品種特性,選頭大、瓣大、瓣齊的蒜頭作種,播種前掰瓣並剔除黴爛、蟲蛀、破碎的蒜瓣,按大小分為3級,播種時先播壹級種瓣(百瓣重500克左右),再播二級種瓣(百瓣重400克左右),三級種瓣(百瓣重小於300克)壹般不作種。不同級別種子要分別栽種、不要混栽。
2、適時播種:大蒜播種的最適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此時植株抗寒力最強,在嚴寒冬季不致被凍死,並為植株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降低越冬能力,引起二次生長,影響大蒜品質。播種過晚,則蒜苗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越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3、合理密植:蒜薹和蒜頭的產量是由每畝株數、單株蒜瓣數和薹重、瓣重三者構成的。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壹般畝栽4~5萬株;早熟品種適當密些,以畝栽5萬株左右為好;中晚熟品種應適當稀些,以畝栽4萬左右為好。
4、適當淺栽:?深蔥淺蒜?,大蒜適宜淺栽,覆土厚度3~4厘米為宜。采用溝栽時,可開10厘米深的溝,栽前先填土3~4厘米,之後擺蒜,種蒜高約3厘米。耬平畦面,覆土厚度即為3~4厘米。
5、覆蓋地膜
大蒜地膜覆蓋增產效果明顯,與陸地栽培相比,覆蓋地膜能改善大蒜生長的微環境條件,促進大蒜的生長發育,從而達到早產、高產的目的。研究表明:大蒜地膜栽培,抽薹時間可提前6~10天,成熟期提前5~8天,增產蒜薹55.35%,增產蒜頭44.8%。
壹般先播種後蓋膜。蓋膜要嚴密,壓緊。做到膜緊貼地面,無縫隙,膜無皺折,有破損時及時用土堵上。
三、加強田間管理,保證高產穩產
1、幼苗期管理:大蒜苗出齊後澆水1次,結合澆水,每畝施用5~8公斤高氮復合肥來促苗生長,對於肥力較高,底肥充足的田塊可不施肥。而後控制肥水,中耕除草,松土保墑。為了保護幼苗越冬,適時適量的澆1次封凍水。待春季氣溫回升,大蒜心葉和根系開始生長時,澆返青水,結合澆水,畝施8~10千克高氮復合肥來促進幼苗生長。
2、花芽分化蒜薹伸長期管理:退母後植株開始獨立生活,花芽、鱗芽開始分化,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期要肥大水勤,壹般5~6天澆水1次,每2次水追施1次肥,每畝可追施復合肥15~20千克,***追肥2次。蒜薹采收前3~5天停止澆水,使植株稍現枯萎,以使?口松?易菜薹。
3、鱗莖膨大盛期管理:菜薹後立即澆水1次,並畝施高氮復合肥15~20千克,以滿足蒜頭膨大對養分的需要。以後4~5天澆1次水,收獲前1周停止澆水,使蒜頭組織老熟,提高其耐貯性。
四、適時采收
1、蒜薹的采收:適時采收蒜薹不僅能提高蒜薹的產量和品質,而且對提高蒜頭的產量有重要作用。當蒜薹生出葉鞘口8~15厘米,上部打彎?稱鉤?形且總苞變白時采收,質地柔嫩、產量高。收獲時壹般應選在晴天中午或午後較為理想,提薹時應註意保護蒜葉,防止葉片被拔起或折斷,影響蒜頭膨大生長。
2、蒜頭的采收:根據不同的用途,若收蒜頭供腌漬用,可在收薹後15天左右收獲;若收幹蒜頭,則在收薹後20~25天,植株葉片逐漸枯黃,假莖松軟時收獲。收獲後,進行晾曬,晾曬時註意只曬秧,不曬頭,防止蒜頭灼傷或變綠,經常翻動,2~3天後,待莖葉幹燥,即可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