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家庭陽臺種植蘆薈的技術如何在家庭盆栽中種植蘆薈?

家庭陽臺種植蘆薈的技術如何在家庭盆栽中種植蘆薈?

盆栽蘆薈最好用陶罐,不要用瓷罐和塑料罐,因為透氣性差,容易爛根。

1.盆栽土壤制備盆栽土壤應具有良好的排水、保水、通風和儲肥性能。盆栽土常用的配方是:腐殖質、園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用鋸末或熟煤灰代替河沙,其比例不變。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中生長,最適合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pH值為6.8 ~ 7.0。另外,要求盆土相對幹凈衛生,可以用碧聚素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

2.從花盆的質地來選盆,有陶罐、紫砂罐、瓷罐、塑料罐等。根據個人愛好和審美情趣,選擇合適的花盆進行種植。透氣性好的陶罐最適合蘆薈栽培。如果選擇了新盆,要用水浸泡,否則澆水後不容易滲透盆內,半幹半濕的盆壁會傷到新根。如果用的是舊花盆,要把土渣和青苔洗幹凈,曬幹再用,既能增加花盆的透氣性,又能防止病蟲害。

3.換盆前壹定要把土放在盆上,選好苗。健壯的蘆薈幼苗有短而厚的葉子,深綠色,有四個以上的自根。

3.1什麽是上鍋?將培育好的蘆薈壯苗種入花盆的過程稱為上盆。盆栽是盆栽的開始。這個過程做得好不好,與盆栽蘆薈後期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

盆栽飼養時間:春季和夏季。室內溫度為15 ~ 18℃。溫度適宜,根長得快,轉綠時間短。冬天不適合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的發生,甚至幼苗會“腐爛”,導致植株死亡。

裝盆方法:裝盆前,在盆底墊壹塊碎瓦,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能防止盆土外漏。裝盆時,先將蘆薈苗放在盆中央,讓根部盡量舒展,把根部填好,然後輕輕向上提苗,略壓實,使根部上下與盆土緊密接觸,並壓實盆土,再加入盆土,直到離盆邊2 ~ 3 cm,註意盡可能把苗居中。最後,慢慢往盆裏倒水。

盆栽後的管理:剛盆栽好的蘆薈不宜陽光直射,以免水分流失,營養物質過度消耗。應在半陰涼處養護,待幼苗緩長後再移至向陽處,以便生根後多曬太陽。蘆薈在變綠生根之前不宜多澆水,更不要施肥。盆土過濕容易發生根腐病。壹般來說不澆不做,做了就澆透。生根後可以經常在葉片上噴水,加速綠化和生根。

3.2換盆盆栽蘆薈每1 ~ 2年換壹次,春季4 ~ 5月換盆,秋季9 ~ 10換盆為佳。換鍋時,掌握正確的除鍋技術非常重要。在移盆過程中,盡量保持土體完整,不損傷根系。可以把盆株倒過來,用左手托住盆土,用右手手掌敲幾下盆沿,盆自然就和老盆土分離了。然後,將蘆薈和土球移入壹個更大的新盆中,然後在新盆周圍加入新盆土。然後,將盆土壓實,澆水。換盆後需要在半陰涼處養護壹段時間,待完全緩苗後再移至向陽處養護。

蘆薈栽培管理的幾個要點:

1、溫度、光照蘆薈喜光,所以最好放在室外通風、光照好的地方,但炎熱的夏天要適當遮蔭,冬天要放在5℃以上陽光充足的地方才能安全過冬。

2、給蘆薈澆水最怕長期積水。如果土壤過濕,會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死亡。平時在葉子上噴或噴水,保持微濕,盆土太幹時澆水。冬季休眠期要保持土壤幹燥,否則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爛根爛葉。

3.蘆薈適應性廣,但沙壤土是種植的最佳土壤,土壤要疏松、肥沃、保水、透氣。壹般腐植土、粗砂混合腐熟馬糞、幹糞,雞鴨糞更好。平時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液肥,或者淘米水可以長得更好,不宜過量施肥。中國,種子,提醒妳,三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2-3年換壹次盆。換盆應該在春季的4月份進行,或者其他季節,但是管理不當容易死。換盆可以換壹個大壹點的盆,可以把根部外面和上面的土去掉,同時把爛根去掉。鍋墊瓷磚、2-3厘米爐灰爐渣、石塊、磚塊等。用作排水層,壹層培養土用作排水層。然後將植物擺放到位,周圍用新土填充,輕壓壹遍澆水,排水孔微滴。

5.生根或扡插常用於繁殖。春季3-4月可進行扡插。插條是長10-25厘米的粗壯枝條。用尖刀將切口鏟平,將底部的左右葉切除。它們被放置在幹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幹硬後,種植在混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深度在2 cm左右時,沙子可以保持微濕。在半陰涼的環境下20-30天就能生根,然後全天可見,但不能直接強光照射。過了兩個月,又可以種在盆裏了。在單獨的罐中繁殖可以在3-4月進行。用鋒利的刀把帶根過密的植株從主根上切下來,就可以種新盆了。第壹周不壹定要澆水,結膜切開後再澆水。管理同壹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