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秋末,李時珍采藥歸來,順道光山縣見長子建中。建中按照祖訓實現了李氏家族改朝換代的願望,並中了鄉試,成為光山縣的神諭。甲骨文是壹種學術官員,負責祭祀孔廟和教育學生。建中官雖不大,卻住在紀念孔子的孔廟裏,環境十分優雅。從小受父親影響,雖然做了官,但還是喜歡種草藥。李時珍在文廟後花園裏找到壹種開白花、像牽牛花、葉子像茄子的植物,問建中這是什麽花。
建中告訴父親,這裏的人叫它山茄子,或者叫風茄子。
李時珍點點頭,摘了壹朵花,仔細觀察。這種植物叫茄子(Solanum melongena),莖綠色,葉綠色,單莖筆直,高度超過1米,有6片花瓣。這壹下子讓李時珍想起了他在茅山道觀看到的曼陀羅星使者雕像。曼陀羅星使者手持的花和這朵花很像。這是曼陀羅花嗎?他興奮地給龐憲和建元打電話,說:“妳看,妳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而且不需要花多大力氣就能得到。這不是曼陀羅花嗎?”
龐憲不解,問:“師父,妳憑什麽認為這是曼陀羅花?”
李時珍說:“據《北京報》記載,佛陀說,天上下曼陀羅。後來,道士把北鬥七星中的壹顆星叫做曼陀羅星,曼陀羅星的使者經常手裏拿著曼陀羅花。我在茅山道觀的德古拉星雕像上看到的白花和這個很像。但是,要確認這是不是曼陀羅花,還得自己去品嘗。相傳采摘曼陀羅時,如果采花人在笑,用這種花釀的酒喝後會笑,如果采花人在跳舞,喝後會讓人手舞足蹈。我們不妨試壹試!”
建中連忙勸阻,說:“父皇,妳別指望什麽。這花有毒豈不是很糟糕?”
李時珍興高采烈。壹邊采花,壹邊笑道:“古時候神農敢嘗百草。我想重建本草。我怎麽會膽小呢?”
為了避免中毒,李時珍找建元了解毒藥。李時珍把花放進杯子裏,碾碎,然後把酒倒進去。李時珍舉起酒杯,喝了壹大口曼陀羅酒。過了壹會兒,李時珍覺得自己恍惚了,舒服了,開心了。他笑著喊道:“好壹朵曼陀羅花!真的是曼陀羅花!”
建元看到真的是曼陀羅花,高興得手舞足蹈。他還摘了壹朵花,放在玻璃杯裏,打碎,裝滿酒,壹飲而盡。果然,他興奮得手舞足蹈。李時珍立即詳細記錄了曼陀羅花的特征,描述了發現過程,並讓建元仔細畫出曼陀羅花的圖案。李時珍經過反復實驗,終於用曼陀羅花和火麻仁花制成了類似華佗“麻風散”的藥物,並在《本草綱目》中這樣描述這段經歷:“據說這花是笑酒,使人發笑;是跳舞釀酒喝酒。試試吧,喝到半醉,然後讓壹個人笑或者跳舞,也是壹種考驗。八月底采此花,七月采麻花,陰幹,分末。熱葡萄酒和三錢混合在壹起,過了壹會兒,他就頭暈目眩,醉了。他應該先拿這個,這樣就不會覺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