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不僅是壹種飲食文化,還蘊含著豐富的養生知識。做湯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根據季節、體質、氣候的不同,選擇相應的食材做出的湯也是不同的。
壹碗湯包含四季,凝聚愛,成就健康。
做湯有什麽好處?壹般熬湯的時間要長,這樣可以讓食物更軟,更容易消化,減輕脾胃的負擔。湯裏不用加太多調料,味道清淡,水分減少。根據不同的季節、氣候和體質需要,可在湯中加入壹些藥食同源的中藥,達到益氣養血、養陰健脾、潤肺的作用。
註意文火燉,這樣可以更好的融合食物的美味和藥材的功效,讓健康更美味可口。
常見的食材都可以用來做湯,但每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氣質。壹碗湯既要考慮味道的組合,又要考慮身體的需要。
壹般來說,排骨湯和骨頭湯性質平和,適合大多數體質,是最常用的湯料。無論是健脾益氣、養血滋陰、祛濕等。,可以選擇排骨或者骨頭。
牛肉健脾,羊肉溫陽散寒,雞肉益氣補虛,鴨子滋陰,螃蟹清熱養陰,都是湯中常用的肉類食材。
葷素搭配,不僅能讓湯的味道更加豐富鮮美,還能補充和均衡營養。山藥、蘿蔔、冬瓜、玉米、胡蘿蔔以及各種菌類都可以為湯增添更多的風味。
加入適當的藥食同源的中草藥,上壹層樓就能做出湯的效益,例如黨參、黃芪;白術和甘草。去濕茯苓和薏苡仁;補血的大棗、桂圓、當歸;麥冬、玉竹滋陰;清熱的發源地,茅根...在廣西、廣東的菜市場,總有幾個攤位在賣這些做湯的材料。如果妳不知道用什麽做湯,就去攤位跟老板說妳的需求,老板壹定會給妳幾個組合,讓妳帶著全負荷回國。
煲湯多久比較好?煲湯的目的之壹是為了讓食材更容易消化,同時也是為了讓添加的藥材和有效成分更好的融入湯中。所以,壹定時間的熬湯是必須的,否則,湯的味道,食材的味道,湯的效果都達不到預期。
但是需要多久呢?根據成分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牛羊肉、老母雞等難煮的食材,可以煮很長時間,2小時左右;排骨、雞、嫩鴨等易煮食材,煮1小時左右即可;而魚和蟹,長時間不容易熟,要半個小時。
壹般滋補材料的時間越長越好,1小時以上;清熱祛濕的時間可以更短,半小時到1小時。
每天煲湯健康嗎?老火湯中嘌呤含量高,不適合痛風患者。每天喝這個燉了1或者2個小時的湯會得痛風嗎?
任何疾病的形成都有很多原因。就飲食因素而言,並不是某種食物導致了某種疾病,而是整體飲食結構的失衡導致了疾病。湯作為飲食中的壹小部分,如果正常飲用,不會引起痛風或其他疾病。但是湯不是必須的,不喝也不健康。只是普通的吃法。
我們家壹年四季幾乎天天煲湯,但1小時內大部分時間都是排骨湯,雞湯或者鴨湯。如果有人給壹只家養的老母雞或者老鴨,只會煮1-2個小時。不得不說,這老母雞或者老鴨湯味道真的很好喝。
壹年四季都適合喝的湯中醫說,“脾為後天之本”,“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才能利用好食物中的營養,所以壹年四季都要養脾胃。
八寶松茸排骨湯八寶湯食材:黨參、白術、黃芪各9g、炙甘草3g、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各15g。
材料:1-2根排骨,100g松茸。
做法:1、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浸泡2小時以上。松茸用冷水浸泡。
2.排骨剁成小塊,焯水,撈起放砂鍋裏。
3.將黨參、白術、黃芪、炙甘草裝入紗布袋中,洗凈後放入砂鍋中。
4、茯苓、蓮子、芡實、薏米和泡過的松茸,然後洗凈全部放入砂鍋。
5.加入適量的水,倒入2勺料酒,加入1片展平的姜和1-2顆棗,撕成兩半。
6.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燉1小時。關火前加點鹽調味。
排骨平和,不冷不熱,壹年四季都適合;真菌類食物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清胃洗腸的作用。大部分也是平和的,適合各種體質。八寶湯裏的成分主要是健脾祛濕。這些材料的組合平和可口,適合壹年四季飲用。
適合春天喝的湯,春天陽氣上升,容易上火,所以春天適合煮壹些滋陰清熱的湯來平衡肝火。常用的湯料有:麥冬、生地、玉竹、枸杞、蓮子、百合、黨參等。
麥冬生地黃蟹羹食材:麥冬15g,生地黃15g。
材料:大青蟹2只,幹海帶5-10g。姜1小塊。
做法:1,幹海帶泡發,洗凈撕成小塊;生姜切片。
2.將大青蟹去殼,取出兩只蟹鉗,去掉腮,清洗幹凈,切成兩半。
3.將大青蟹、海帶、姜片、麥冬、生地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和2大勺料酒。
4.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煮30分鐘。關火前加點鹽調味。
螃蟹、海帶性涼,滋陰清熱,麥冬、生地也是滋陰的材料。滋陰相當於補水。補水滅火比單純的“滅火”更不容易傷害身體。
適合夏天喝的湯夏天濕熱,脾胃虛弱,需要健脾祛濕,這就不得不提申思湯了。
相傳乾隆下江南時,北方很多大臣不適應南方濕熱的氣候,都身體不適,隨行的大夫也無可奈何。後來當地的和尚給了他壹對湯,叫他煮豬肚。喝了這湯後,每個人都感到神清氣爽。這個湯只有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四種材料,都擅長健脾祛濕,所以被稱為“申思湯”。這種配方代代相傳,甚至在今天,在福建和臺灣省的街道上還有專門做申思湯的商店。
湯: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各15g。
配料:五花肉1,猴頭菇1。生姜1小塊,大棗1-2塊。白胡椒1捏。
做法:1。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浸泡2小時以上,洗凈備用。
2、猴頭菇泡至無白核,反復搓揉至無黃水,撕成小塊,加入生姜幾片,蔥幾根,料酒1大勺,鹽少許,水少許,上鍋蒸半小時,撈出姜蔥。
3、五花肉清洗幹凈,焯水撈起。
4.把白胡椒輕輕敲碎,塞進豬肚。茯苓、蓮子、芡實、薏米也塞到豬肚裏,豬肚口用牙簽封住。
5.將整個五花肉和蒸好的猴頭菇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2大勺料酒、幾片姜和2顆棗,將棗撕好。
6.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燉1個半小時。
7.取出五花肉,切開,取出中間材料,放回鍋中,五花肉切片,放回鍋中,再煮5分鐘,加入少許鹽調味,關火。
適合秋天喝的湯秋天幹燥,肺最怕幹燥。秋天要滋陰潤肺。銀耳是大自然送給秋天的禮物,滋陰潤燥的珍品。除了金耳湯,秋季還可以用麥冬、玉竹、黨參、沙參、陳皮、生地、熟地、百合、山藥、蓮子、芡實等材料煲湯。
天地補元湯配料:天冬20克,生地30克,黨參20克,陳皮10克。
材料:豬蹄和骨頭* * * 500克。
做法:1。豬蹄和骨頭剁成小塊,焯水,撈起放入砂鍋。
2.將湯汁裝入紗布袋中,清洗幹凈後放入砂鍋中。
3.加入適量的水,2湯匙料酒和幾片姜。大火燒開後,減為小火,燉1.5小時,關火前加少許鹽調味。
因為加入了熟地黃,煮出來的湯顏色很黑,看起來很醜,但是吃起來很幹凈,很好吃。秋天喝的話,全身都是滋潤的。
如果覺得豬蹄太油膩,可以換成排骨湯、鴨湯或者雞湯。
適合冬天喝的湯冬天結冰,需要更多熱量;冬季陽氣被吸收,脾胃功能逐漸加強,消化吸收能力提高。所以冬天適合進補,什麽都可以補。常用的滋補藥材如黨參、紅參、西洋參、黃芪、當歸、枸杞子、桂圓、大棗、白術、熟地等。可以輪流玩。
當歸羊肉湯食材:當歸15g,紅參5g,枸杞10g,桂圓5個,桂圓6個,大棗2個。
材料:黑木耳10克,羊肉500克。
做法:1、木耳提前用冷水泡發,清洗幹凈。
2.將羊肉切塊,焯水,撈起,放入砂鍋中,放入木耳。
3.將當歸、紅參洗凈,裝入紗布袋中,紮好,放入砂鍋中。
4.加入適量的水,2勺料酒和幾片姜,大火燒開,小火燉1.5小時。
5.將枸杞、桂圓、大棗洗凈,將大棗撕開,將三料放入砂鍋內燉15分鐘。加入少許鹽調味,關火。
結論煲湯是壹種常見的食用方式,具有味道鮮美、易於消化吸收的優點,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搭配多種食材和藥材,達到更多的保健效果。
但喝湯不宜過多,以免增加胃的負擔,稀釋胃酸和消化液,反而影響消化。
最好在整個用餐期間喝湯。飯前喝兩個開胃菜,飯中喝兩個幫助消化,飯後喝兩個結束。
壹年四季,春夏秋冬都不壹樣,適合每個季節的湯也很多。關註我,壹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