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沙縣小吃會賺錢嗎?

沙縣小吃會賺錢嗎?

廣東有多少家打著沙縣小吃旗號的店?沙縣官方數字:5000多,其中廣州數千。依靠“壹家店壹家店”的原始養殖模式,福建沙縣5萬農民工在全國各地開了65438+3000多家小吃店,低調而迅速地占領了幾乎所有的縣城。這些小吃的主人去年賺了5億多元,占全縣農民純收入的70%以上。(5月6日《廣州日報》)

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民工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不僅物質生活水平低下,精神生活也嚴重匱乏,生活質量和耐力低下。可以說,農民工是城市弱勢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強度普遍較高,工作時間較長,不得不接受惡劣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和不公平的工資待遇。而南部山區典型的農業縣沙縣,探索出了農民進城的新模式,走出了致富的康莊大道,開創了以沙縣小吃外出打工的新格局。“進城的沙縣農民發了財。”沙縣小吃為農民增收和轉移農村勞動力找到了出路。外來務工人員6.5萬人,其中5萬人從事沙縣小吃。沙縣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縣外出經營和回鄉投資辦企業的小吃老板有150人,其中從事小吃行業相關原料生產的有40人,還有不少投資房地產開發。根據沙縣規劃,到2010年,全縣小吃走出去人數將達到16000人,營業收入將達到20億元,全縣剩余勞動力可以順利轉移。

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在追求沙縣小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和城鎮化的希望。中國的城市化應該怎麽走?城鎮化的目的是盡快把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正如專家所說,城鎮化的最終結局是減少農民,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農民進城。但是農民怎麽進城呢?進城是靠蠻力和嘴皮子,還是靠本事進城甚至拿創業項目?在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下,前者幹脆在城裏賣簡單的勞動力,掙壹點微薄的工資,回老家等死;後者如果管理得當,發展良好,可能會真正融入城市,紮根城市。在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下,沙縣農民工以小吃起家,繼而謀求大發展,顛覆了農民工的舊形象,值得深思和借鑒。

追求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目標是政府和全體公民的強烈願望。如何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縮短甚至趕超西方發達國家,走出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是當前迫切需要探索和實踐的課題。城市化不僅意味著人口的自由遷移,而且意味著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農村很多地方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但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是,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種情況下,探索壹種新的城市化模式就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約為7.5億,而外出務工人數高達654.38+3億。為了讓農民工走出困境,我們必須轉變他們的身份,讓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民和市民。要把農民工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非農民工、市民和公民,必須大力提高農民工和全體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綜合技術能力,讓有條件、有意願、有能力接受非正規教育和各種培訓的人有機會接受再教育。只有“進壹步提高中國勞動力的素質,為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城市化打下良好的人力資本”,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在現有的政策環境和當前的發展格局下,沙縣人的發展模式是壹個積極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