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農歷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

農歷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

大年三十,按古人的說法叫“小年朝”,有很多禁忌,比如不出門拜年,早睡。古人的說法,今人不聞不問,但前幾天狂歡過後,朋友們要註意休息。

紅狗日

農歷新年的第三天,也被稱為紅狗日,是壹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犬為怒之神,遇之則有邪物。因此,老壹輩的居民在這壹天都呆在家裏向神靈獻祭。如果壹定要出門,可以在身上套個袋子,化解口氣。

不要出去拜年。

由於“紅嘴”,人們通常不會在正月初三出去拜年,以免和別人吵架。

早睡晚起。

除夕和初壹的興奮過後,我累了,初三可以早睡晚起。不宜外出或招待客人。我必須早點關燈,好好睡覺,為新年精神做準備。

燒門神紙

在古代,大年初三,人們會將松柏樹枝和懸掛的門神焚燒,表示新年過後馬上開始營業。所以有句俗話叫“燒門神紙,個人求生理。”

老鼠結婚

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結婚的日子,所以大多數人早早關燈睡覺,以免驚擾老鼠(有人說晚上早早關燈是為了讓老鼠隱形,無法結婚,以降低它們繁殖的速度),並在角落裏撒壹些米粒和糕點給老鼠吃,稱為“與老鼠分錢”,表示可以和老鼠壹起享受豐收。至於“老鼠結婚”這個故事的由來,可能是因為我從過年到初壹初二忙了壹段時間。如果我不早點休息,我怕我會失去力量,無法完成其他事情。至於過年的歌謠,初壹早,初二早,初三滿覺,意味著初三不僅是紅狗日,也是忙碌的幾天。到了第三天,終於告壹段落,可以晚起,彌補前兩天的睡眠,長期保持健康。

谷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稱“小米生日”,壹直在民間流傳。在這壹天,每家每戶都會祈求新年和齋飯,否則第二年就會影響糧食收成。不過這個習俗早就過時了,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聚在壹起過春節,已經淡化了很多。

小年潮

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為有天書而流傳於世,於是真宗頒布聖旨,將正月初三定為天慶節,官員等人放假五天。後來叫小年朝,不掃地,不討火,不打水,跟舊王朝壹樣。

豬日

農歷正月初三也被稱為“豬年”。

自秦漢以來,傳統觀點認為,正月初壹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根據漢族的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在創造萬物時,先創造了六畜,後創造了人,所以初壹至初六是六畜之日。因此,人們習慣在這壹天不殺豬。如果那天天氣好,當年的豬就會長得又肥又壯,主人家自然會喜氣洋洋。

山東——回我媽家

“過年回家”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在大多數地方,“回家”的時間安排在正月初二。而在山東煙臺、萊蕪、聊城等地,只是在初三、初四才“回娘家”。

東北掃帚日

在北方,許多人稱之為“掃把日”,因為在這壹天,人們可以在大年初壹和初二清理垃圾。而且在打掃庭院的時候,也有壹種說法是要從外往裏掃,意思是聚財。

甘肅江浙——送竈神。

西北農村大部分地區,初三是送竈神。從小請回竈神貼在竈中間,擺上供品,壹日三香,正月初三送走。

閩南竹舞

從初三開始,閩南當地的畬族同胞會以喜慶的竹竿舞歡迎四面八方的遊客,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來慶祝新年,表達他們的歡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