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有人知道大薊和大薊的區別嗎?

有人知道大薊和大薊的區別嗎?

大薊DC。是大薊DC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地上部分多用於華北地區,地上部分和根用於華東地區,根用於中南和西南地區。夏、秋兩季,地上部分開花時割取,或深秋挖根去雜,曬幹,生用或炒炭用。這藥味甘、苦、寒。歸心與肝經。具有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癰的功效。應用1。血熱出血證。本品性寒入血,有涼血止血之功。主要用於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證,尤其適用於吐血、咯血、崩漏。如《補疽》治九竅出血,常與大薊同用。草藥顏回用新鮮的大薊根或葉治療吐血、鼻出血和虛脫中期出血。治療外傷出血,本品可研成粉末外敷。2.熱毒癰。本品既能涼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腫。內外癰腫皆用,內服外用皆可,以鮮品為佳。如《日華子本草》中用薊葉治療腸癰;《閩東本草》用鮮大薊湯治療肺癰;若外用治瘡癰,宜加鹽研末或與鮮品搗碎外敷。用法用量:煎服,10 ~ 15g,鮮品30 ~ 60g。將適量塗於患處。《名醫別錄》中首次記載了對藥材大薊和小薊的鑒別。由於小薊和大薊在性狀和功能上的相似性,常被混淆。直到《證本草》、《荒政本草》、《本草綱目》才逐漸區分。二者均可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廣泛用於治療血熱出血證和熱毒潰瘍。但大薊祛瘀消癰力強,止血作用範圍廣,故特別適用於吐血、咯血、崩漏。大薊還能利尿通淋,故治血尿、血淋較好。古籍文摘1。名醫阿別錄:“主女紅白,可防嘔吐流鼻血,使其胖而健。”2.《本草經》:“大薊根,桃雲有毒,不對。女人紅白,也是血熱所致。胎兒因熱不安,血熱出疹,溢上竅即吐。大薊的根最能涼血,熱則血溶,證候自愈。”3.《新版本草》:“大薊,破血止血甚奇,亦有消腫止崩之效,亦有去毒之效。但在初期血液病的治療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無法治愈長期的血液病。蓋太涼,對胃不好。能降火,卻不能修煉。”現代研究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三萜及甾體、揮發油、長鏈炔醇、黃酮苷類。2.藥理作用:大薊水煎液能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其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液均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乙醇浸液對人結核病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對單純皰疹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3.臨床研究:大薊30g,大薊30g用清水洗凈,放入碗中搗碎,擠出汁液,加糖文火煎制,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效(中醫雜誌,1965,12:16);用大薊100g,水煎兩次口服,每日1劑量。每劑加入30 ~ 60g瘦肉或30g豬肺為佳。連續用藥3個月就是1個療程。* * *觀察肺結核26例。結果:治愈4例,好轉17例,無效5例(浙江中醫雜誌,1987,11:489);用新鮮大薊根,洗凈切塊,搗爛取汁與食用植物油按比例調成糊狀,塗於患處。治療ⅰ、ⅱ度燒傷182例,均在10 ~ 30天內治愈(中國中醫雜誌,1988,3:13);此外,本品主要用於口服或外用治療高血壓、乳腺炎和肌肉註射引起的硬結。小薊。)MB或Cephanopoulos setosum (Willd。)Kitarn。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夏秋開花系列。除去雜質,曬幹,用生的或炒炭。這藥味甘、苦、寒。歸心與肝經。具有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癰的功效。應用1。血熱出血證。本品性寒,長於清熱涼血止血。不管血熱引起的嘔吐、便血都可以用。例如,該產品僅用於治療《衛生學簡易處方》中的九竅出血。《食療本草》用本品搗爛外敷,治金瘡出血;臨床上常與大薊、側柏葉、白茅根、茜草等配伍,用於治療各種出血證,如十惠散。因其還能利尿通淋,故尤擅治血尿、淋證。其可單獨使用,也可與生地、滑石、梔子、竹葉如小薺引子(方繼生)混合使用。2.熱毒癰。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的初期腫痛。它可以單獨用新鮮產品搗碎並應用於患處,或與乳香和沒藥混合,如沈嘯方(普濟方)。用法用量:煎服,10 ~ 15g,鮮品壹倍。將適量塗於患處。古籍文摘1。《日華子本草》:“大薊根性涼無毒,治熱毒風伴胸膈煩悶,增進食欲,清熱補虛。苗,消消暑,做果汁服。小薊只能退熱,不像大薊能補氣。”2.《本草綱目》補遺:“清火祛風化痰,解諸瘡癰腫。”3.《西醫學熱情》:“鮮大薊根,味微辛,氣微腥,性涼潤澤。因為它的腥味和血腥味壹樣臭,而它的性涼潤,入血就好,血的熱是最清楚的。凡咳血、吐血、出血、便血者,必治之。還擅長治療肺結核,不管什麽時期,都適合用,就是單用也能有效。還能治療壹切瘡癰腫痛、柳毒排出、下血澀痛。蓋在上面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解毒,所以有以上所有功效。其性涼潤,善養陰血,治血虛發熱;對血性白帶的婦女,對熱者也有效。”